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國際冷戰時代的結束,中國“泄密”事件頻發,但主要流向轉移到了經濟領域。只是中國的“保密工作”還沒有適應這個轉型期,所以經濟信息有很多疏漏,沒有保密可保。
1981 9月20日,中國首次用壹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人造衛星。新華社的簡短報道含糊不清。國際上的反應是爆炸性的,因為這很可能預示著大陸已經掌握了“多彈頭再入大氣層”的高技術。各國駐華武官奉命向中國官方和壹切可能的渠道查詢詳細的信息和資料。中國官方當然三緘其口,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衛星發射僅三天,北京壹家電臺就播出了題為《太空之謎摘得桂冠》的廣播。第二天,北京的壹家報紙簡單地發表了壹篇關於中國第九顆人造衛星的報道,並附有三顆衛星在車間組裝的照片。初稿和二稿都報道了這三個空間物體的軌道、無線電遙測頻率等等。
如果外國情報機構得到了寶藏,所有人都會很高興。中國軍事部門震驚了。壹看,原來是某部門某工程師的“傑作”。那人沒有請示,稿子是火箭發射前寫的。衛星發射後,傳送到電臺和報社,他謊稱已“送審”。這個人為了自己的野心吃夠了苦頭,受到了老板的嚴厲懲罰。
我國“兩步發酵生產維生素C”通過鑒定,是國家重大科技發明。是人類需求巨大、前景極其廣闊的科學成果。世界兩大工業國瑞士和美國都要來競標這項技術專利。沒想到,壹個星期後,臉紅脖子粗的兩國代表歡天喜地地回了老家。原來這個專利便宜到只值壹本雜誌的價錢。壹本雜誌會公布所有的研制過程、細節、配方和劑量。稍微懂點化學的,直接回去按譜煮就行了。真的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
在壹次國際蠶業學術會議上,日本人極盡地主之誼,我國受寵若驚,規格之高。原來,中方會在學術報告中講述原方、應用方法甚至病源的始末,日方只是壹句答謝。
日本有壹個獨立建築的無線電監測室,24小時監測和記錄大陸中央和地方省市的廣播節目,並立即整理歸檔。
60年代初,日本人敏感地在《人民日報》上發現,北京公交車上的氣袋不見了。這說明中國的汽油短缺問題已經得到緩解。不久,《人民日報》又刊登了壹張鐵人王進喜在雪地裏搬運鉆機零件的照片。火車站的站牌叫“Sarthou”。日本搜了地圖也找不到這個地方的名字,但是他們善於分析。要把司鉆擡上井,油田肯定離火車站不遠。他們沿著中國境內的鐵路線(可能下大雪的區域)逐段估算,準確推斷出東北松嫩平原大慶油田的荒蕪區域。
然後日本人預測大陸開發這個油田需要進口技術和設施,高寒地區原油運輸困難,就要在當地提煉,進口這種設備。事實證明,日本人不僅比西方想得早,甚至比中國人自己想得都早。結果四年後,中國向國外招標成套煉油設備,其他國家在壹無所知的情況下投標,日本壹家公司卻輕松中標。
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日本情報人員更像是獵犬壹樣潛入我國四處刺探。我國多年來壹直在深入研究某種治療偏癱的花素,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日本的邀請下,壹位參與“攻關”的大學老師高高興興地去了日本留學。
日本鋼鐵巨頭來華推銷鋼鐵產品。中國外貿人員隨口告訴我們,中國將大量進口鋼鐵產品,但日方以此為借口中止談判。隨後,中國與西方幾個主要鋼鐵出口國串通大幅提價,給中國造成了巨大損失。
中國宣紙有“千年壽紙”、“紙中之王”的美譽,尤其是在安徽省宣州涇縣。日本人覬覦這個謎已經很久了。他們曾經派情報人員到宣州四處遊蕩。後來,他們在涇縣宣紙廠發現了這輛塗有標誌的車,這輛車跟在他們後面。但這壹次碰壁了,京賢廠拒絕參觀,後來又下令把工廠和汽車的標誌全部刷掉。然而第二年,又有壹批日本人去了浙江某縣,壹家造紙廠熱情招待,答疑解惑。甚至連烹飪原料的堿濃度等細節也說不完。他們走的時候,把在涇縣支持下建立起來的檀香皮、長草漿、楊桃都給了。從此,日本人民自豪地宣布,世界宣紙安徽涇縣第壹,日本第二,浙江省第三,臺灣省第四。
日本人參觀景泰藍工廠時,中方慷慨地允許他們拍攝整個生產過程。兩年之內,大陸傳統出口產品景泰藍因為日貨被殺而壹落千丈。
中國大豆壹直壟斷著世界市場。大豆品種的惡化讓美國深受其害。中美關系在20世紀70年代解凍。中國向美國無償捐贈野生大豆種子。20年後,中國在大豆市場已經無足輕重,壟斷者是美國。美國的派克自來水筆是第壹品牌,但是中國的“英雄”和“金星”也有壹項單壹的領先技術,那就是不銹鋼筆套的拋光技術。帕克公司的兩位副總裁來到中國,他們驚訝地發現,中國的制造商完全對外開放。他們帶了照相機,在眾目睽睽之下拍攝了拋光機的結構和操作的全套錄像。
某地領導幹部說三道四,改良後的梅山豬送給法國配種,使法國豬種改良研究縮短了20年。同時,美國人覺得很委屈。他們花了很多錢從中國購買同壹品種的豬。
更有甚者,壹個小城市的農業研究所主動把矮生小麥品種愛源1號送給日本。還有這幾年世界範圍的“蘆筍”熱,很多國家來中國洽談收購。中方將把漏葦、李葦等國家禁止出口的品種作為“樣品”寄出。如今,我們的國家被冷落了。
我國生產的胱氨酸是創匯的“拳頭產品”。但是某廠接待過幾次客戶,詳細解釋過,允許拍照錄像。胱氨酸的核心秘密幾乎成了可以免費獲取的信息,現在這種化工產品也成了“行貨”。
商業秘密泄露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損失,教訓慘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