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為什麽四川菜肴無辣不成菜?

為什麽四川菜肴無辣不成菜?

川菜起源於古代的巴國和蜀國。隨成都逐漸成為四川地區的bai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使川菜得到較大發展。成都位於東部盆地屬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濕潤氣候。由於地處盆地中心,氣候悶熱潮濕,所以菜多以除濕的調料為輔料。花椒在中國古代的辛辣調料中地位重要,歷史上又稱川椒、漢椒、巴椒、秦椒、

蜀椒等,在中國種植和使用都曾十分普遍。有研究表明,清代以前,花椒在中國長江流域上中下遊、黃河流域中下遊都有大量種植,在中國的東中西部都有大量種植分布。這種花椒出產的分布,與漢代至明代全國的飲食品種中較多用川椒可以互為證明。這種在民間菜系中普遍使用川椒的風氣,現在顯然是不存在的,因為除四川人外,現代的中國人幾乎都是談“麻”色變了。歷史上四川地區是花椒最重要的產地,食用也最為普遍。研究表明,中國古代平均有四分之壹的食品中都要加花椒,與今天中國菜譜中花椒入譜比例相比,這個比例十分大了。從北魏開始到明代,使用花椒的比例是在逐漸增大,最高的唐代達五分之二,明代也達三分之壹。到了明朝,隨著辣椒的引入,花椒被逐漸取代。清代辣椒的大量使用,可能也侵奪了花椒在飲食中的份額。於是,清代以前在全國流行十分廣的花椒麻味被逐漸擠到四川壹角,使川菜形成麻辣兼備的格局,中原地區惟有山東等地還有壹定食麻的傳統。

四川盆地已經有近二千年的辛辣傳統了,早在距今1600多年晉朝的《華陽國誌》中就記載蜀人“好辛香”。作為飲食花椒的中心,四川已經是麻了二千多年的地方。四川人接受了辣椒後,將其融入川菜,發揮得淋漓盡致。論吃辣的精細,湖南和貴州人不能望其項背。以辣椒論,川菜中有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醬、渣辣椒、幹辣椒、糊辣椒、泡辣椒、糍粑辣椒等。將辣椒與其他調味品配合,可制成紅油味、麻辣味、酸辣味、糊辣味、陳皮味、魚香味、怪味、家常味、荔枝味、醬香味等,吃辣之精細,堪稱世界壹流。四川人吃辣椒講求收斂和中庸,將其炸香或放糖,收斂辣味而有余味,猶如專家所稱的做到了辣而不燥,辣得有層次,辣得適口,辣得舒服,辣得有韻味。作為四大菜系之壹,川菜在世界和全國的影響,可能最大且悠久。“辣不辣,家鄉人”,吃辣成為鑒別四川人的壹個重要標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