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如何詳細制作米線或米粉?

如何詳細制作米線或米粉?

米粉以雲南小吃過橋米線最為出名。

過橋米線的做法

美食:雲南菜

原材料:

雞胸肉20克,豬肚20克,豬腰50克,烏魚50克,水發魷魚50克,油浸魚肚20克,火腿20克,香菜20克,蔥20克,凈雞塊20克,水豆皮50克,白菜50克,大蔥50克,豆芽50克,米線20克。

方法:

1.將肉分開切片,用調料焯壹下,然後沖洗幹凈放在盤子裏;

2.其余材料另起鍋焯水,放涼,切段,放盤上;

3.將香菜和洋蔥切碎,與油辣椒和燙過的米粉壹起食用;

4.雞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碗中,倒入煮好的高湯,加入調料即可食用;

5.吃的時候先把肉片焯壹下變白,再把青菜稍微焯壹下,然後是米粉,撒壹點蔥花和香菜。

過橋米線怎麽吃

過橋米線由湯料、刀削面、米線和調料組成。吃的時候用大磁碗,先放熟雞油,味精,胡椒面,再放雞肉

、鴨肉、排骨、排骨等煮成的湯放入碗中,端上桌備用。此時,沸騰的湯汁上蓋著厚厚的壹層油,沒有蒸,但食客壹定不能先喝湯,以免燙傷。先將鴿子和雞肉敲入碗中,然後依次放入生魚片、生肉切片、雞肉、豬肝、腰花、魷魚、海參、肚片等生肉,用筷子輕輕攪動,使生肉熟透。然後加入香酥、叉燒等熟肉,再加入豌豆、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線,最後加入醬油和辣椒油。味道特別濃郁鮮美,營養豐富,常常讓中外食客贊不絕口。過橋米線體現了雲南菜豐富的原料、精湛的工藝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過橋米線的由來

過橋米線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的起源有著美麗動人的故事。

過橋米線最初起源於雲南南部的蒙自縣。據傳說,城外有壹個南湖(現在還存在)。湖水清澈如藍,垂柳襯湖。湖中央有壹個島。島上有亭臺樓閣。此外,這裏還有翠綠的竹林和參天的古樹。風景優美寧靜,空氣清新宜人。是附近學生學習詩歌的好地方。有壹個秀才,到湖中央的小島上趕考讀書,但是因為工作太投入,經常忘記吃老婆送的飯,吃的時候經常是涼的。因為飲食不正常,身體壹天比壹天瘦,老婆很心疼。有壹次,老婆殺了壹只肥母雞,用砂鍋煮了送走。時間長了,還是溫的,她就和米線等當地人喜歡的調味品壹起放進去。很好吃,她生下來就喜歡吃。賢惠的妻子經常抄下來送走。後來要當狀元,被老婆的好迷住了,開玩笑說考上之前吃了老婆送的雞湯米線。因為他的妻子通過壹座彎彎曲曲的小橋把米線送到島上,秀才就把這種米線叫做“過橋”,壹時成為美談。人們紛紛模仿秀才夫人吃米線的做法,過橋米線從此流傳開來。經過後人的加工改良,過橋米線越做越好,越傳越遠。

桂林米粉的原料就是簡單的米線和鹵水。每家店的食材都不壹樣,有花生(或黃豆)、酸豆、酸蘿蔔、酸筍(在廣西很受歡迎)、海帶絲、酸辣椒、油辣椒、泡椒、蔥花、蒜等等。米粉吃起來很軟,吃的時候只需要燙壹下就可以了(有時候我懷疑吃米粉的人太多了,煮的這麽軟很省時間,不用煮就燙壹下也很省時間)。鹵水,桂林米粉的精華,幾乎所有口味的桂林米粉都離不開鹵水,據說是在紅燒牛肉等肉類的汁液中加入各種香料制成的。

幹粉:

正宗的桂林米粉是幹燒肉米粉。吃飯的時候不要加湯,吃完粉再喝湯。

1.馬肉米粉

真不知道為什麽馬肉米粉這麽貴,也沒覺得有什麽特別...因為馬肉比較少,基本都是鹵肉和幹肉,吃不出什麽特別的味道。吃馬肉米粉的大多是外地人。以上我說的就是馬肉米粉的現狀。直到和小貓確認後才知道真實情況。正宗的馬肉米粉只有小貓奶奶那壹代才有(奶奶已經80多了)。當時是帶著擔子賣的,壹小碗,吃完壹碗,湯是馬肉做的,很好吃。後來不知怎麽就沒了,也就沒了……(原來的桂林米粉都是帶著包袱到處賣的,現在這種已經沒了。現在很多桂林米粉店都叫桂林包袱米粉,就是這個來歷,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