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課堂上重要的“指揮官”,教師的個人能力、教學習慣、思維方式都會對學生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由於受傳統應試思維的影響,許多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步驟的設計呈現出模式化和僵化的特點。不僅師生互動少,這門具有人文特色的學科在固化的教學方式下也變得越來越死板,很難激起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的心理。鑒於此,教師迫切需要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創新,包括不拘泥於課本,結合時代發展主題和當前社會熱點,采用獨特有趣的朗讀和背誦方法,豐富課堂形式。當教師能夠主觀改變傳統課堂形式,創新固有的教學方式時,學生就會隨著教師的狀態和心理不斷發揮創新思維,增強創造力。
2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創新實踐
為了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應註重學生自主探索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過程中,應開展師生互動與交流,全面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通過創設情境、提出有趣的問題、有效拓展課堂,增強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表達欲望。例如,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由朗讀、背誦、講解和情感分析組成。久而久之,學生對詩歌學習會逐漸形成固定的“應對心理”,很難更豐富地理解和想象文中的內容和含義。鑒於此,在這種教學過程中,筆者會采用“還原場景”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讓學生通過自我感知和閱讀理解,表達自己對作者創作詩歌時的經歷和環境的理解。這種教學設計要求每壹個學生同時擔當“導演”和“演員”的角色,所有“劇本”的設計和剪輯歸根到底取決於學生的自我理解和想象。當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老師布置的教學要求中時,壹定要盡可能地去理解、去推測、去豐富、去想象。眾所周知,中國的古典詩詞文化相當典型,要完成接近字面意思的表現是極不現實的。學生只有理解了詩歌本身的重點和情感指向,才能更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此外,在采用這種教學策略的過程中,作者認為教師還應該關註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關註他們的個體差異,充分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接受和參與。同時,針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新奇有趣、不同於傳統教學思路的觀點,教師不應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影響他們表達觀點的情緒,而應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鼓勵和啟發學生不斷探索問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3.拓展教學空間,豐富教學情境
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到很多小說文本。如果小說文本教學的重點僅僅局限於段落的細微差別和難懂的詞語,就會失去閱讀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筆者認為,小說學習的關鍵是讓學生感知作者寫作語境中的沖突、語言思想和心理描寫,而理解這壹部分最理想的方式是讓學生親身感受。例如,在學習範進忠劇的經典段落時,作者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通過抽簽來表演小說中的段落。我們不僅可以解讀文本的本義,還可以在現實中表演我們理解的潛臺詞。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更真實、更全面地關註小說的本質,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很多不善言辭,上課不積極發言的同學也可以積極參與表演,讓傳統的書本型課堂更加立體,更加豐富。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小說中隱藏著什麽,是閱讀所不能吸收和理解的。在動手操作、互動交流、頭腦風暴豐富“劇本”的過程中,學生們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創新能力,極大地發展了想象力思維。
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教學設備進入初中課堂,為豐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多媒體課件、影視教學資源等。在豐富課堂形式,增加語文知識和教學內容的直觀性方面,都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和作用。尤其是在教學資源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科技含量豐富的教學方式不僅會給學生帶來耳目壹新的感覺,還會大大開闊他們的視野。在作文教學和語文復習中,筆者將嘗試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直觀地接收到壹個復雜而立體的知識體系。比如復習文言文時,可以總結同壹個詞在不同課文中的用法,讓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瀏覽並記住所學的全部文言文;比如在作文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解構作文要求,利用互聯網廣泛收集不同的文章開篇和論點闡述方法,拓展學生的經驗。同時可以解決學生上課註意力不夠集中,容易分散的問題。在學生對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感知和吸引過程中,其個體思維的創造性將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而不是局限於個體有限的思維空間,不斷受到生成思維的啟發和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