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南武城(山東嘉祥縣,平邑縣程錚鎮)人。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晚年的弟子之壹,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於霞的後裔。
公元前435年,周去世,享年71歲。曾子在儒學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人尊稱他為“宗聖”,成為孔廟四大配之壹,僅次於“傅生”顏元。
它倡導以孝、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身齊家、平天下”的政治觀和“自省慎獨”的修身觀,而以孝為基礎的孝道觀仍然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踐價值。曾子參與編纂了《論語》、《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著作。
擴展數據:
曾子的性格故事:
以前曾參的家在飛地,壹個和曾參同名同姓的人在那裏殺了人。有人向曾子的母親報告“曾參殺人了!”當時曾的母親說:“我兒子絕不會殺人。”沒過多久,又有壹個人跑到曾的母親那裏說:“曾參真的在外面殺人了。”母親曾還是沒有理會這句話。
仍然坐在那裏悠閑地穿梭過,像往常壹樣織著自己的布。第三個使者跑到曾母娘娘那裏說:“曾參確實殺了人。”曾母突然緊張起來。迅速扔掉手裏的梭子,拿起梯子跑出了圍墻。曾參雖然賢惠,母親信任曾參,但是三個人都懷疑曾參(殺了人),所以慈母也不相信曾參。
百度百科-曾子
百度百科-曾參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