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江湖菜不是菜,是菜。其中有壹些異國情調的排骨(脆皮)、煮白(麻辣)、魚香豆腐、豆腐腦、鴨腸等。這種說法太淺薄,無法理解江湖中真正英雄的意境,有待商榷。
江湖菜,用專家的話來說,是指相對於正宗菜肴的菜肴。傳統菜肴最常見的分類是按地域分類,比如在中國,川菜、湘菜、魯菜、粵菜四大菜系都有劃分,這對於廚師來說可能比較方便,但對於壹個真正的美食評論家來說遠遠不夠。
江湖菜的特點:
時尚也是江湖菜的壹大特色。江湖菜的壹般流行軌跡是:起源、成名、流行、衰落、無跡可尋。從流行到衰退壹般需要兩年時間。從起源到成名,進度壹般都比較慢。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從偏僻縣城到鬧市也是壹條曲折艱辛的路。
名聲在國外後,經常有好事者蜂擁而至,於是大街小巷的餐館、飯店都掛起了招牌招待客人。這樣的年份,逐漸退出江湖,這可能也是江湖菜得名的原因之壹。江湖菜最早是在大排檔和小餐館發展起來的。因其特色、風味、新穎,迎合了都市人求新求異的消費心理。
其價格低廉,又適合大眾消費需求,很快在巴渝流行起來,很多高檔酒店也放下架子經營江湖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餐飲業適應工薪階層消費群體的需求,餐飲市場回歸大眾化的戰略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