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肉的原始人。
繩索時代(15000-2300年前),日本社會還處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狩獵是主要的生活方式。那時候能填飽肚子就很不錯了,對獵物也不挑剔。據考古發掘,當時日本的主要肉制品是麋鹿和野豬,還有熊、猴子、狐貍等60多種哺乳動物。當時的主要手段是生食,後來才有了烤、煮的做法。彌生時期(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朝鮮半島的農耕技術傳入群島,日本進入以大米為主要食材的時代。
棄舊換新,不吃肉
“禁肉”與佛教的傳入密切相關。佛教在6世紀中葉傳入日本。當時僧侶遵守“五戒”,所以不吃肉成了共識。日本原有的神道教也認為血是骯臟的,殺生是不潔的,玩物是同質的,這符合佛教思想,為日本禁肉奠定了思想基礎。
676年,天武天皇頒布“禁殺動物令”,禁止殺動物和吃肉,由此開啟了日本1200多年的禁肉時代。雖然壹開始效果並不好,但在聖武天皇於737年和743年兩次頒布詔令停止殺戮後,肉基本上消失在中上階層或貴族的餐桌上,吃肉也被認為是壹種魯莽暴虐的行為,所以肉畜的養殖幾乎為零。
喜歡牛勝過喜歡羊。
“禁肉令”的禁令大大打動了日本的高度。考古資料顯示,禁肉前,日本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63cm,但在壹千多年後的江戶時代下降到155cm。明治當局受歐洲風調雨順的影響,認為西方人因為吃牛肉喝牛奶而長得高,於是放棄了禁肉令,最初提倡人們吃肉,尤其是牛肉。但1200多年的禁肉歷史,讓日本民眾對肉的腥味感到很難受。最終,是明治天皇親自試吃牛肉,並上報全國,才讓國民改變了對肉類的態度。與此同時,皇室大規模開拓用作畜牧場和奶牛場,牛肉也被指定為軍隊的飲食。牛肉火鍋——すき?き犀首烤牛肉開始出現在大都市的大街小巷,神戶牛肉壹直是頂級牛肉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