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大陸綜藝節目對華子沒有明確的概念,大部分節目在需要解說的時候只有壹些助詞,對華子也不夠重視。但隨著臺省、日韓等綜藝節目的到來,觀眾的收視習慣和心理也在不斷變化,華子在節目中的地位迅速提升。這種新穎的包裝形式在內地綜藝節目中的首次大規模亮相,要追溯到戶外親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兒》第壹季。湖南衛視2013引進的。
田亮用不標準的英語喊出了女兒的英文名“Cindy”。許多觀眾被林誌穎和他兒子睡前的親密對話中這些“花哨”的字幕逗樂或感動。因為真人秀拍攝是隨機的,不像電影電視劇那樣是按照分鏡頭設計拍攝的,所以需要在後期用花來強調劇情,在鏡頭的真實錄制中用特效帶觀眾去想象。
品種梗用於廣告。
新壹季《奔跑吧》後期特效由寶谷傳媒負責,引入原創二次元動畫風格。華子是觀眾觀看綜藝節目時最直觀的呈現方式,是增強娛樂性、戲劇性和互動性的重要工具,也會成為笑料或綜藝梗。據其內部人員介紹,以前大部分綜藝節目只貼靜態圖案,讓觀眾跳起來。“我們在節目中用的每壹個字都是壹個幀追,會隨著人物的情境而移動,甚至‘走出幀’。我們都是用電影級特效制作的方法。這朵花怎麽做,怎麽消失,放在哪裏,是主還是次等等。根據我們的經驗,是受到嚴格控制的。”
“華子”是什麽品種?寶谷傳媒創始人莫文浩做了壹個生動的比喻,“每壹個鏡頭就像壹段文字,花形人物和動畫特效就像文字中的標點符號。把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會豐富劇情,有助於觀眾理解。”可以看出,對“華子”進行修飾後,節目似乎有了全新的感覺,真人秀中的故事沖突感、懸疑感以及整體節奏和意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這種為節目內容增色點睛的花字,很好的挖掘了節目本身固有的基因,讓畫面“活”起來,最大化了節目的傳播效果。
寶谷傳媒創始人莫文浩
據了解,花道人物細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有敘事花道人物,最常用的情感花道人物,解釋遊戲規則的遊戲布局,為嘉賓量身定制的大頭表情,第三方視角的吐槽花道人物,還有用作懸疑,用作段子等等。”
每個節目的花字都會因節目模式或故事要求而有所變化。壹般來說,壹個小時的真人秀大約需要600到1000個角色。包谷傳媒的工作人員介紹,“以《奔跑》為例,第壹期可能有1,000字。制作流程大概就是編輯和後期導演在剪輯之初加上壹些創意和文案,然後華子導演修改補充,寫壹些有趣的點,最後交給特效華子組,他們會根據情況做壹些修改。第壹階段的平均生產時間只有三到五天左右。”
如何積累“華子”靈感?
曾參與《明治》、《春嬌》、《傾城之戀》、《中國合夥人》等電影後期制作的莫表示,“某種程度上,真人秀和賀歲電影很像,都是在營造歡樂的氛圍和密集的笑料,讓觀眾在觀看時能放松進入劇情。”比如《奔跑吧》第七期的《燒腦特輯》中,采用了類似懸疑的電影,並得益於特效引導的電影制作經驗,在綜藝節目中巧妙地營造了電影感。
為了更好的呈現最終效果,寶谷傳媒從壹開始就參與策劃,將後期的需求和意識延伸到前期。他們認為剪輯和花字密不可分。“我們團隊的特別之處在於,每個後期導演和剪輯師都知道如何用花字和特效來講故事。花字大家都參與,這是我們的強項。”據了解,節目錄制時,現場會有後期人員跟進拍攝,與前期導演溝通拍攝需求。“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我可以在拍攝的時候把後期將要呈現的效果反饋給之前的導演參考,剪輯的時候也更加得心應手。”
如今,華子似乎已經成為90後觀眾和90後創作者通過屏幕交談的綜藝語言。寶谷傳媒的工作人員透露,他們所有的同事都“在嗶哩嗶哩學習過”。他們每個節目都會有壹兩個導演,主要工作就是整理編輯的文字,做壹點修改,提煉,增加壹些樂趣。“都很年輕,都是八卦成癮的少年。每次他們都能準確的知道每個嘉賓的槽點,性格人物的設定,玩出壹些非常新鮮的梗。”
包谷的工作人員說,他們的工作就像壹個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就能立刻找到腦海中相應的信息和資料。“因為綜藝節目的制作周期很短,沒有太多時間讓我們思考。從構思到設計再到創作,我們不僅依靠腦電波,還依靠收集信息,學習世界各地的動畫特效。”
良心特效包裝團隊深挖綜藝《華子》價值
據了解,華子在綜藝節目中發揮了以下功能:挖掘敘事情節和人物關系,補充背景環境,提煉和拓展情感,裝飾視覺包裝,制造懸念,將笑點具體化。包谷傳媒的工作人員說,這最後壹張是他們最好的。“比如嘉賓講外太空壹秒鐘,我們就把整個背景換成太空,就像用綠布拍電影壹樣。把抽象的東西物化,讓觀眾秒變微笑,想象力更廣。”
華子使壹個綜藝節目充滿情感和氣氛,並使壹些平面鏡頭變得栩栩如生。當被問及華子最重要的是什麽時,他們壹致認為是掌握觀眾的心理節奏。團隊成員表示,只有在合適的時間看花,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所以漢字放在哪裏準確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創意,我們壹直在創新,每個節目都力求讓觀眾看到新的東西,每個花語都有自己的生命。”
莫文浩,專業導演,師從曾誌偉學習編劇,後進入電影剪輯,與從事電影特效、漫畫、廣告的大學同學壹起,組成了包谷傳媒的創作核心。寶谷傳媒英文音譯popcorn(爆米花)。莫文浩說,“包谷傳媒的工作就像把玉米加工成爆米花的過程。通過後期剪輯更容易吃,有花有特效更有味道。”
采訪結束時,他們被問及“最有成就感的時候是什麽時候”。他們表示,團隊創作的花創造了爆點,放大了壹些現象,他們覺得很有成就感。比如微博熱搜的“小魚的7秒記憶”等等,“我們公司的做法是聚在壹起看自己的每壹期節目,看到彈幕,評論‘加雞腿,晚毒,晚666’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我們做出的東西會留在觀眾心裏。”
文/吳碧涵
微信號:dusheme
壹個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