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已經調到離家越來越近的地方工作了(我們家在湖北,我哥以前在哈爾濱工作,現在調到重慶了。),每到寒暑假,只要沒事,哥哥就可以回家和我們聚壹聚。
不是,我哥前幾天帶著我侄子回來了!弟弟壹回家,我們三姐妹就拖著孩子和女孩去爸爸媽媽家報道。爸爸媽媽的房間突然變得熱鬧起來。
可熱鬧歸熱鬧,熱鬧背後的沈重——壹大家子的吃喝,以及由此帶來的健康問題不容小覷。
但是,在我們家,這樣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問題。
每次我們家聚會,這兩件事就像責任田壹樣承包給二姐和爸爸。
做飯是二姐!
二姐是做壹條龍宴席的高手,承包了無數宴席!中餐小菜自然是樣樣在行,門當戶對。
弟弟這次回家,做飯的工作自然就落到了二姐身上。
二姐喜歡琢磨菜,研究菜譜。當她經常在網上發現壹道好吃的菜時,她會立刻不知疲倦地投入進去,耐心地反復練習和嘗試。
二姐在做壹條龍宴(宴)的時候,曾經獨家介紹過她在網上學的幾個菜。
二姐做的菜不僅有大眾化的傳統特色,還能淩駕於傳統之上,燒出不壹樣的風味,很受歡迎。
所以附近的人家裏有事都喜歡找二姐。
外面的人都愛二姐做的菜,更別說她家了。自然,每當家裏有什麽熱鬧,“火”(用火做飯)就會落在二姐身上。
做飯對二姐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但俗話說,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不會做飯,永遠不知道味道。
——吃什麽,怎麽吃好,怎麽照顧老人小孩的口味,讓大家吃得舒服,真的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
而這些東西,二姐是壹個人扛下來的...
鍋碗瓢盆,打掃衛生的東西,非爸爸莫屬!
吃得開心,做得好是壹個原因,還有壹個原因就是環境——衛生!再好吃的東西,再亂的環境,都會大打折扣。
而且爸爸家的衛生可以誇附近沒有比爸爸更好更幹凈的了!
爸爸今年77歲了。他壹輩子不抽煙不喝酒,身體還可以。他就是愛收拾!可惜我沒有從父親那裏繼承這壹點,只是勉強過得去。
自從我哥給我爸買了房子,我爸就把房子當孩子看待。每天都落在每個角落,櫃子底下,裏裏外外,壹切都壹塵不染,幹幹凈凈。
有時候我媽怕我爸累,好心幫我,但是我爸不喜歡,不想讓我媽做。我只是壹點壹點的感受。太好了,媽媽成了切菜的掌櫃——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都是爸爸承包的!
有時候爸爸在家打掃衛生,腰酸背痛,心裏不平衡。他抱怨他媽媽,說她媽媽每天要麽出去打麻將,要麽在家裏走來走去。
但是爸爸抱怨,媽媽剛去幫忙,爸爸就挑剔。要麽是這邊沒做好打磨,要麽是那邊的東西沒讀好,要麽是爸爸要壹手壹腳的做。最後,爸爸告訴媽媽該怎麽做。
哥哥回來後,晚飯後所有的瑣事,比如姐姐做飯,自然都落在了爸爸身上。
——我們想幫忙,爸爸不讓,不是因為我們是“客人”,而是因為爸爸不喜歡!
爸爸說他知道哪裏臟。比如油煙機,那麽多人吃,油煙機肯定沾了很多油,所以要重點清洗。我們只是象征性地擦壹下。那不行。
比如洗碗,我們邊洗邊沖,放在水槽邊。但是,父親先把它擦洗幹凈,再用清水慢慢洗幹凈,用抹布擦幹,然後放在盤子屬於盤子的地方,擺成方形。
每次爸爸不自己做這些事,就坐立不安,睡不著覺。
因此,每次我們有壹個家庭聚餐,我們可以自由移動,聊天,或與我們的侄子玩。非常榮幸!而爸爸卻在廚房裏忙著,洗著洗著,汗流浹背。
比如這壹次,我們壹吃完飯,父親就毫無遺憾地收拾碗碟擦桌子,獨自在廚房裏演奏鍋碗瓢盆叮當響的交響樂...
家人聚在壹起最開心的事就是開開心心的吃壹頓自己做的飯,然後開開心心的聚在飯桌周圍敘舊,聊天,懷念彼此的經歷。
家人團聚自然是壹件很幸福的事,但每壹份幸福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像自來水壹樣自動流出來的。幸福是有“根”的!
——這是壹份相互理解、包容和奉獻的禮物!
因為有了這個“根”,幸福無比溫暖,親情變得更加溫暖和緊密,我們更願意為對方默默付出壹切,付出壹切!
期待每壹次快樂的聚會!
齊寫作教程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