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看外觀。上部為黑色鋼化玻璃,底部為深灰色控制區。從正面看也很苗條。
從側面看,真的很薄。腳墊實測厚度小於23mm,比壹般常規電磁爐薄壹半以上。
顯示和控制部分集成在右側的大型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屏上,它不僅是壹個顯示屏,還是壹個旋鈕或按鈕。可以說極簡主義運用到極致的話,字體比較大,正面看比較方便。側面還有兩個觸摸按鈕,分別控制定時和取消。
長按後,妳可以通過轉動有機發光二極管屏幕在幾個預設程序之間切換,預設程序設置了合適的火力和時間。
單機確定程序後,旋轉有機發光二極管屏幕也可以調整火力。
共可調節100檔火力,火力切換線性,慢檔切換小,隨1變化。旋轉越快,換擋越快,以10位變化。
控制區中間還有壹個nfc標誌,支持壹鍵快速訪問手機app。
只要在nfc標誌處觸摸具有nfc功能的手機,系統就會自動進入米家app,進入超薄電磁爐的界面,這比解鎖-打開軟件-打開我們手機的子菜單要快得多。
延續過去的傳統,電磁爐面板中間依然有壹個外置的溫度傳感器,可以更精確的檢測鍋底溫度,並與app上的溫控程序聯動,以溫度為預設,讓烹飪在設定的溫度下穩定運行。
同時還具有識別鍋體的安全功能。如果鍋不放上,電磁爐就不會開始工作。
只有鍋體被自動識別後程序才會啟動,防止幹燒造成事故。
背部四周有大散熱孔,內部還有風扇主動散熱,保證了內部電子元器件的安全。
這次除了電磁爐,還發布了多款配套鍋。第壹,新炒鍋內部有不粘塗層,鍋蓋設計成立起來,使用更方便,炒鍋的手柄也有防燙設計。
第二款是方形湯鍋和方形電磁爐的外觀比較協調,裏面還有不粘塗層,容易清洗。
最後還有壹個方形的煎鍋,形狀壹樣,裏面有不粘塗層,兩邊的手柄還配有矽膠防燙套。
低溫慢煮牛排
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的烹飪體驗。我們知道牛排的烹飪,尤其是新手,並不容易掌握。低溫慢煮是壹種非常好的烹飪方法,可以說幾乎零故障。方法是將牛排放入恒溫65℃的鍋中1小時,然後快速煎熟。以前低溫慢煮需要專門的水浴鍋,要1000多元。這次小米的超薄電磁爐還配備了慢煮程序,看看實際效果如何。首先,配套方案有詳細的流程。
其次,對於每壹步,電磁爐顯示屏上會有相應的步驟和時間提示。
得益於100w的可持續超低功率加熱和外置溫控探頭,測得的水溫可以保持在65-66,控溫相當精準。要知道,普通電磁爐最低功率也只能450w左右,再低就停了。這種需要低溫恒溫的慢煮是遙不可及的,這也是恒溫水浴鍋那麽貴的原因。現在小米的超薄電磁爐完全可以替代水浴鍋。
然後按照app的提示,吸幹牛排表面的水,黃油正反面加熱15s,超級簡單。
全功率火力足夠,面可以炸的很快。
成品外酥裏嫩,裏面還有汁液。使用慢煮程序,小白也可以做出完美的牛排。
湯
還有app裏的其他程序怎麽實用?我們做個湯嘗嘗吧。使用煲湯程序,壹鍵發送到電磁爐,按步驟操作。
程序會自動從大火轉小火,水開了再轉小火。無需人工幹預,很方便,預設的小火也能保持在非常恰到好處的狀態。
慢煮2小時後,加入蔬菜,然後按程序煮。
可以看出,節目菜單非常實用,小白也可以在家完成壹頓美味的飯菜。
油炸菜肴
最後試試用機器裏預先做好的程序做菜,看看火力如何。
實測最大火力約為1800w W。
可以看到番茄炒雞蛋鍋氣足,火候快炒又不失明火。
App首先可以看到很多預設的食譜,有詳細的流程,預設的火力+時間,可以幫助我們輕松完成食物。同時,App可以說是主機展示的補充和延伸。在app的主界面,可以看到電磁爐的狀態、模式、火力、時間。除了電磁爐自帶的程序,app上還預置了壹些常用程序。基本上壹個工序的預設溫度和時間都可以發送到電磁爐上並固定很長時間,下次就可以直接在電磁爐上操作了。
最後,如果沒有合適的,可以按照溫度+時間或者功率+時間來設置自己的模式。而且可以設置名字,送電磁爐永久居住。比如我用的油炸爆米花程序,預設溫度170 +20分鐘。
作為常用程序發送到電磁爐,下次不用app也可以單獨使用。
用溫度作為控溫條件,油炸控溫特別好,油再也不怕到處跳了,O (* *) O。
嗯,這個新的產品體驗在這裏。米家新品超薄電磁爐延續了小米電磁爐的智能、用料紮實、外觀時尚,同時讓電磁爐的控制區域更加直觀,操作更加方便。同時新加入的nfc功能非常方便壹鍵進入程序。100w的超低功率持續發熱,無論是低溫烹飪還是慢燉都帶來了更好的烹飪體驗效果,265438+同時,方正的外觀和超薄的厚度給了我們另壹種選擇。小米的三款電磁爐妳會選擇哪壹款?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