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腸套疊復位後的註意事項

腸套疊復位後的註意事項

急性腸套疊是嬰兒期特有的疾病,多見於4~10月齡的嬰幼兒,2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年下降。男女比例為2~3:1。腸套疊復位後有哪些註意事項?

腸套疊復位後的註意事項1、添加輔食壹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操之過急。添加壹種新的食物,必須等之前的食物適應後再添加另壹種,壹般需要5?適應期為7天,不能同時添加幾種新食物。

2、食物的添加量,應該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比如餵蛋黃可以先試著餵1/4,3?經過五天的適應,增加到1/2,1?2周後增加到1。

3、食物宜稀不宜稠,如先餵米湯再給米糊、米粥。從流汁、稠流汁、半流質食物到半固態流質食物,再到固態食物,如粥、稠粥到軟飯。

4、食物的性質由細到粗,先是蔬菜汁、細菜泥,到粗菜泥、碎菜、水煮菜。

5.在炎熱的夏季或寶寶身體不適時,不宜添加新的輔食。此時寶寶食欲下降,適應能力差。需要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添加輔食。早產兒壹定要看輔食。

只要家長能夠合理餵養寶寶,仔細觀察寶寶的壹切變化,發現問題及時就醫,腸套疊的發生率是可以大大降低或者及時治療的。

腸套疊的常見原因是6?12月嬰兒腸套疊。壹般無明顯原因,故稱自發性腸套疊。6?65438+2月往往是孩子斷奶換食的年齡。

有人認為,隨著食物的變化,腸道內的細菌也發生變化,容易引起黏膜下派爾斑的炎癥和腫脹,誘發腸套疊。小兒腸套疊多發生在末端50cm回腸,此處派爾斑也最多。腸套疊由三層腸壁組成:外壁為鞘,腸套疊部分由最內壁和內翻壁組成。鞘的前端是頂端,鞘的開口是頸部。套疊部分的系膜血管受鞘管擠壓,引起套疊腸管充血、水腫甚至壞死。

腸套疊後,只要腸系膜足夠長,腸管可以活動,腸套疊部分的頂端可以繼續向左側結腸推進。

根據鞘頂和鞘頸的腸段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根據Perin和Lindsay的統計,回盲型是最常見的類型,占39%,其次是回盲型,31.5%,回盲型6.7%,結節型4.7%,其余為少見類型。

精彩推薦:

把妳的胃留給鵝口瘡和百日咳。先天性心臟病。嬰兒補鈣。鵝口瘡寶寶可以吃糖丸嗎?大蒜可以防治百日咳嗎?寶寶拉肚子可以喝豆漿粉嗎?什麽浴盆適合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