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唐伯虎點燃秋香的故事是怎麽流傳的呢?孫教授在《百家講壇》上發表了壹篇演講:
“唐伯虎點秋香”故事的雛形最早出現在明代的筆記小說中,其中明代小說家王同貴在《耳畔》中描述的故事與我們現在所知的“唐伯虎點秋香”基本壹致。壹般認為,蘇州才子陳放蕩不羈。有壹次,他和朋友去虎丘遊玩,意外地遇到了秋香。秋香對著陳公子燦爛地笑了笑。其實他只是笑笑,陳公子就受不了了。他派人暗訪秋香。於是,陳公子喬裝打扮,去了衙內做公子的伴。不久,陳覺得時機已到,因為他發現兩個兒子離不開他,謊稱要回家結婚。二公子說,妳家那麽多婢女,妳隨便挑。陳公子說,既然這樣,恭敬不如從命,那我就點秋香吧。陳公子如願以償,結婚了。這是壹個耳畔的情話,笑點和情結引起的。到了明末小說家馮夢龍手裏,就變成了唐婕媛含笑的婚事。壹個最古老最簡單的故事從“壹個微笑”發展到“三笑”,情節變得更加復雜。
本來是“陳公子點燃秋香”,怎麽變成“唐伯虎點燃秋香”了?
這裏有社會原因、時代因素和唐伯虎個人的原因。我們知道,唐伯虎生活在明朝經濟非常發達的時期,蘇州是當時經濟和文化發展的中心城市。經濟活動必然導致意識形態活動。尤其是當時的中下層知識分子,思想非常活躍。他們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實現個人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中下層知識分子迫切需要為自己的精神、理想、情感和意誌找到代言人。急需找到壹個生活中無拘無束,敢於率先沖鋒陷陣,勇於挑戰的叛逆形象。這發現了唐伯虎,因為唐伯虎有自己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在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中,文人刻意讓唐伯虎不拘小節,無拘無束。故意讓唐伯虎敢闖進祝門府,讓他敢跟達官貴人插科打諢。故意讓唐敢娶他愛的女人,讓他為自己的理想和自由而戰。這就是為什麽,最後,點燃秋香的重任落在了唐伯虎身上。
那麽,秋香歷史上有這個人嗎?是的。秋香,本名林奴兒,本名金蘭,就是秋香。她是金陵青樓的名妓。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歷史上也確實有所建樹。唐伯虎訂的嗎?肯定不是。因為據考證,秋香比唐伯虎大20歲。她有著不幸的家庭經歷,別無選擇,只能淪落妓院。因為性格好,後來換了工作,成了壹個好人。秋香結婚後,壹些熟客和回頭客有時會來看她。都被她拒絕了,她還在自己的扇子上畫了壹張圖,叫《新柳圖》。然後在畫上題詞,並為自己寫了壹首詩:“昔日張太舞細腰,任妳攀枝。”如今寫丹青,東風不容再搖。“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要做好人的決心。”“張臺”過去指妓院。東風”這裏指的是那些客戶。在這首詩中,秋香形容自己是壹棵“新柳樹”。以前她是“任人攀折”,現在是畫中新柳。沒有人能碰她,也沒有風能動搖她。
秋香當時被稱為“中學才女”,她畫的丹青更是出名。據《明朝畫史》記載,“秋香在施廷芝學畫,王元父子最清。”
《金陵十三釵》也記載秋香曾師從畫師沈舟學畫。沈周是明代著名的畫家。他曾經為秋香畫過壹幅丹青,還寫過壹句話。臨江仙人題林奴兒(即秋香)山水畫:“舞歌折,丹青留名。”過去的都過去了,青樓找不到妳,以後在畫界找妳。
唐伯虎真的點了秋香嗎?孫教授對回答說:不可能。
唐伯虎致力於繪畫。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畫家和作家。當他年輕時,他在繪畫方面表現出超人的才能。作為大畫家沈周的弟子,唐伯虎自然更加努力學習,很快掌握了繪畫技巧,並得到了沈周的高度贊揚。沒想到,由於沈周的誇獎,壹向謙虛的唐伯虎漸漸變得自滿起來。沈周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壹次吃飯時,沈周讓唐伯虎打開窗戶。唐伯虎發現他的窗戶其實是沈周老師的壹幅畫。唐伯虎感到非常慚愧,並致力於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