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肉泡饃
西安歷史悠久,味道鮮美,以牛羊肉泡饃最為著名。它香、醇、味、粘、韌、滑、熟,營養豐富,香氣四溢。吃過之後,滿口余香,回味無窮。壹年四季都可以吃,冬天最好。
推薦:
果園寨米家(老店):北廣集街277號(近北廣集街北口);
老家:北廣集街南口(回訪入口附近)
老劉:北廣集街101號(近北廣集街南口)
馬涼皮
涼皮,陜西特色小吃之壹,起源於秦朝,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新鮮爽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冬吃保暖,夏吃消暑,解乏祛濕,真是不可多得的四季皆宜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055-79000說:大米能補脾,小麥能養心。
芝麻涼粉,清真的吃法,在回民街最常見。其特征在於使用大量芝麻醬作為調味成分之壹。味道不錯。
王勝麻江釀皮鋪
王智麻醬釀皮具店:北廣集街與大皮園丁字路口
唐生鮮飲甜品
甜食歷史悠久,從古至今種類繁多,尤其是在盛唐時期的社會生活中。
作為盛唐的都城,西安繼承了大量美味的甜飲料:漢唐時期的五谷滋補,盛唐時期的神仙,冰奶酪,等等。不僅健康養生,而且入口醇厚,唇齒留香,回味無窮,難以忘懷!當妳來到西安時,它是壹個必去的地方。
唐可(回民街店)
唐可:北廣集街215號(北廣集街與西羊市十字(馬家十字)北30米)
蒸年糕
女媧是西安的特色小吃,起源於周朝,歷史悠久。蒸餅的大口大鍋在古代被稱為“珍”,因此而得名。魚子餅的質地柔軟細膩。這種甜品小吃是用糯米、蕓豆、紅棗蒸出來的,煮出來香味四溢。
魚子餅下層的白米滲透到棗色中,呈現出清新的緋紅色,上層有壹層蕓豆,呈現出咖啡的棕色,再上層是暗紅的棗泥。最後在棗泥上撒壹層綠色的葡萄幹,很誘人。糯米糕吃起來又軟又甜又飽,是當地人最愛吃的食物。
東南亞魚子餅:北廣集街與西羊市十字(馬家十字)東北角
黃氏滋蛋糕
西安黃貴柿子餅是以臨潼特產‘火晶柿’面團為皮,配以黃貴、玫瑰、桃仁、白糖、冰糖等制成。頂級板油攪拌填充,整鍋炭火烘烤。表面金黃,口感綿軟香甜,黃桂清香,極其鮮美。
相傳明末李自成起義,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起義軍隨即攻打北京。饑荒年,糧食短缺,農民就把臨潼的火晶柿和面粉燒成餅,供給起義軍食用。後來,為了紀念莊王李自成,農民們每年都要燒柿餅。經過多年的改良,它成了西安的獨特風味。
老徐柿子餅:北廣集街119號(近回訪入口)
壹古齋黃貴柿子餅:北院門大街中段(近西洋城東口)
烤牛肉和羊肉
西的著名小吃。相傳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太後隨光緒皇帝逃到xi安,品嘗了老佟家的臘羊肉後,大加贊賞。兵部史書趙福橋的老師邢廷尉手書“劍之破”二字,並制成了壹幅p
西安水盆羊肉久負盛名。它由去骨的新鮮羊肉、羊骨和肉桂、胡椒、小木耳香、草果等制成。使用時可配燒餅或白吉饃、糖蒜、辣椒醬、鮮蒜瓣等食用。而且肉爛湯清,肥而不膩,別有風味。
水盆羊肉,也稱為六月鮮,是1000多年前從羊湯發展而來的。它被稱為‘六月鮮’,因為它在農歷六月上市。
老白家水盆羊肉:北廣集街(近百盛)
小吃泡饃
小超泡饃在當地被稱為“小超”。和牛羊肉泡饃壹樣,都是清真食品,但做法上有區別:普通泡饃是熟的,小超是抄的。在食材方面,炒菜加入了黃花菜、木耳、青菜、豆腐幹、雞蛋等食材。加上切成小塊的牛肉,直接用油和醋炒。
爆炒面包的味道不僅有泡饃的濃郁厚重,還有酸辣爽口的獨特味道。
馬風小吃:北廣集街254號(近北廣集街北口)
老家特色小吃:大皮園91號
肉丸熱湯
肉丸胡辣湯是西安回民街的特色清真食品。它是西人最受歡迎的早餐之壹(午餐,尤其是宵夜也是可以接受的)。
丸子糊湯還有壹個雅號叫八珍湯,自然誇張,但也說明糊湯有很多‘內容’。丸子胡辣湯起源於西安,可以說是蔬菜牛肉丸子湯,也可以說是牛肉丸子燴菜,但和其他地方的區別在於湯要濃壹些。湯裏有圓圓的牛肉丸、切碎的土豆、蓮藕白、胡蘿蔔、花菜、木耳、黃花、冬瓜等。先用牛羊肉骨頭熬湯,再加入牛肉丸、紅燒蔬菜,最後勾芡。
涮牛羊肉是回族的傳統項目。調料的豐富和火候的掌握也是極其嫻熟。減少重口味的辣椒量,以突出肉類和蔬菜的味道。回民常用的牛肉丸更入味,更實在。
吃完熱湯,舌尖發麻(花椒是禍根),微微出汗,舒服,難忘。
老劉魏翔肉丸糊辣湯:89號大皮院
蠡湖胡辣湯:撒金橋113號
酥肉
西安回民街的丁家酥肉在西安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在當地很受歡迎,吸引了很多食客。
它的小黃碗裏盛著小酥肉,表面有壹層金黃的油,大塊的肉若隱若現。拿起壹塊肉,發現上面覆蓋著壹層薄薄的粉末。咬壹口,又嫩又好吃,完全不是用味精做的味道。對,把肉汁倒在米飯上,倒這家的辣椒油,倒芝麻。吃起來香而不辣。吃肉吃飯,壹定要吃到肚子都歪了才罷休。
丁蘇佳肉
丁家酥肉:北廣集街和大皮園丁字口(盛釀皮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