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後,我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嘗試了很多聞所未聞的美食。
在此之前,我不認為米粉,麻辣燙之類的是壹頓飯。後來和南方的同學聊天,漸漸明白了自己曾經的狹隘。
我可以接受汪曾祺所說的多姿多彩的生活,體驗不同的美食,但我也會後悔我的大學沒有燉酸菜。
當我上大學的時候,我離開了我的家鄉,來到了Xi。第壹次吃的燉酸菜是在小寨的壹家西北餐廳。當時和其他三個高中生壹起吃的。四個人吃了400塊,感覺內蒙古人吃肉的能力。使用他們自己的方言多少是無憂無慮的。
我不禁羨慕那些在內蒙古讀書的初中生,但是她在QQ空間說呼和浩特的紅燒酸菜肉不多,但是粉條很多,湯也很多,而且湯也不幹涸。
有的同學是東北的,那裏有酸菜,但是不合口味。
家鄉的燉酸菜很誘人。同學們回國後在空間分享的豬骨燉酸菜我很熟悉,但我吃不到他們的。我不確定是否和我的壹樣。但是我覺得,雖然我媽的廚藝比我奶奶差,但是她還在努力練習。我姑姑和我二姑姑做的紅燒酸菜也很好吃,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學校食堂的紅燒酸菜從小學到高中從來沒有讓我驚喜過。
今天因為早上和媽媽通了個電話,就想到了燉酸菜。她說她正好在外婆家,要去吃飯。我和奶奶聊天的時候,她還在指點怎麽做,我很羨慕。
中午和室友出去吃飯,走到酸菜魚的窗口。真不明白為什麽其他地方的腌菜都要辣。對不吃辣的孩子真的很不友好。我最終選擇了金湯。
不能吃的東西無法割舍,最終變成了執念。豬骨香,排骨瘦但是有點肥。感覺剛剛好,不能吃肥肉,肉燉爛了。我的嘴不好。壹口吃下去很爽口。可能有我家剝的裏脊肉。想起來又開心又難過。我高興家人真的對我很好,但難過我啃不到骨頭。等我長大了,可能就不能自己吃肉了。作為壹個內蒙古人,太難受了!
燉酸菜不是外面超市買的,但總有防腐劑的味道。雖然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但是奶奶是這麽說的。奶奶自己腌的燉酸菜,我媽會帶壹些回家,我二姨也會帶壹些,遠的舅舅舅媽也會送壹些。
家鄉的燉酸菜是壹種美食,但揮之不去的美食卻留不住很多陌生人。它能帶走的心,是壹出生就紮下根的孩子。
家鄉的燉酸菜可能大同小異,但是各家各戶,各人各不相同。上學的時候總是懷念,在家吃肉也受不了。我最懷念的可能不是我吃的東西。畢竟我不會餓死自己,可能是那些重要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