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是典型的散雜居少數民族地區。境內有38個少數民族,人口65438+26萬。有壹個享受民族鄉待遇的回族鄉——仁壽縣青崗鄉。自由流動的少數民族有1296戶,6504人,少數民族人口自由流動已有兩萬多年,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眉山市有38個少數民族,人口約11000,分散在全市200多個鄉鎮,呈現小聚居、大雜居的狀態。2008年以來,該市認真開展幫扶少數民族工作,落實扶持資金267.4萬余元,惠及586戶2560名少數民族群眾,極大增強了少數民族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動力。
壹、幫扶工作的主要措施。
開展送溫暖活動。近年來,每逢重大節日,市領導都要帶隊走訪少數民族貧困戶,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300多家市縣級單位、90多名縣處級幹部和460名社會各界人士不同程度參與送溫暖活動,形成了全社會關心少數民族的良好氛圍。
實施專項扶持。市財政撥付少數民族發展資金,以“公司+農戶”、“協會+農戶”的形式實施專項扶持。僅2008年,就實施了60種水產養殖扶持項目,投資超過654.38+0萬元,惠及90戶少數民族貧困戶。
開展對口支援。目前,眉山市各級各部門已將1少數民族貧困戶劃定為市級目標考核對象。
截至2008年底,全市384個市縣部門為386戶少數民族貧困戶提供了82個項目、523條信息,建設住房4820平方米,資助貧困學生和殘疾人82人,累計幫扶資金654.38+0.394萬元。
二是援助工作的薄弱環節
幫扶工作的開展贏得了少數民族的青睞,但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了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個別領導重視不夠。表現在缺乏應有的民族意識,對民族幫扶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幫扶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僅僅作為地方整體發展的“附帶”成分。壹些鄉鎮沒有分管領導,沒有管理人員,沒有工作經費,目標責任不明確,工作難以落實。工作面狹窄,形式單壹。參與救助的社會力量很少,救助對象也只是壹部分少數民族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