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制定符合兒童生長發育需要的科學合理的營養食譜。
1.嚴格的營養配比保證了孩子得到科學的營養。
制定科學合理的嬰幼兒食譜,首先要註意營養均衡。廣義的營養平衡是指食物量的平衡和營養素的平衡。食物量的平衡,就是每天按照不同的比例安排八種食物;營養均衡是指日常膳食中六種營養素的比例要適當,以滿足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兒童每天需要的六種營養素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學齡前的生長速度相對比嬰兒期慢,但仍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所以單位體重的能量需求仍高於成年人。
為了使飲食均衡,合理調整兒童的食量,應根據3-6歲兒童每天的需要量進行餐前營養預算和餐後營養核算,然後結合季節特點選擇8種食物,並安排富含因兒童偏食習慣而容易缺乏的4種營養素(維生素A、胡蘿蔔素、鈣、核黃素)的食物,為兒童制定“三餐兩點”飲食。熱量的分配必須滿足早餐30%、午餐40%、晚餐30%的要求,並且幹、稀、甜、鹹搭配合理,避免甜食和油炸食品。谷類食物與動物性食物混合時,以谷類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各種食物中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必須提供兒童每日熱量的55%,30%的熱量來自脂肪,65,438+05%的熱量來自蛋白質。每日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量應占蛋白質總供給量的2/3-1/2,動物性食物中所含蛋白質中的必需氨基酸應相對齊全,這樣搭配才能滿足兒童大腦和身體活動對熱能和生長發育對蛋白質的需要。這樣制定的食譜既保證了兒童在日常飲食中營養充足、均衡,又保持了我國膳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能量來源以谷物為主的基本特點,還能保證各種營養素的質量。
2.膳食組成多樣化,保證營養全面均衡。
任何壹種或多種食物都不可能完全滿足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只有將不同的食物合理搭配,形成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才能讓孩子獲得全面均衡的營養。為此,我們在食物的品種和營養方面做了額外的努力。
(1)米粉搭配——米飯和面食的搭配,粥和面食的搭配,保證了孩子從各種組合中攝入碳水化合物。
(2)粗細糧搭配——粗細糧合理搭配,如紅薯、玉米、南瓜、血糯、燕麥、大米等,不僅營養互補,更重要的是粗糧中含有粗纖維素。
能刺激腸道蠕動,減少慢性便秘,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3)幹濕結合——米飯和湯結合、粥和饅頭結合、奶和飯菜結合,以提高孩子營養的吸收率,增加水分,達到補充營養的作用。
(4)鹹甜搭配——將幹濕甜品和幹濕鹹甜品混合,控制糖和鹽的過量攝入,讓孩子每天均衡地攝入糖和鹽。
(5)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的搭配——動物性食物(魚、肉、蝦、雞、鴨、蛋等)的搭配。)和豆制品(豆腐、豆幹、百葉、黃豆、紅豆等。),註重植物蛋白的攝入,從而保證孩子獲得優質蛋白質,提高蛋白質的補充功能和生理價值。
(6)深色蔬菜搭配淺色蔬菜和水果——深色蔬菜是綠葉蔬菜(蔬菜、菠菜等。)和深色蔬菜(胡蘿蔔、黃瓜),它們壹般比淺色蔬菜和水果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淺色蔬菜包括塊根類蔬菜(土豆、白蘿蔔等。)和黃色葉菜(白菜、黃豆芽等。).水果中柑橘、甜橙的維生素C高於蔬菜。它們的合理組合,以及飯前或飯後壹小時,可以保證和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和利用。
3.根據兒童生長發育規律,結合季節氣候變化,爭取及時獲取更多有價值的營養物質。
(1)春天天氣轉暖,萬物生長,要及時給孩子提供富含鈣的食物和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
(2)暑濕,容易食欲不振,是孩子消耗體力最多的季節。我們安排孩子多吃清淡消暑的食物,如水果、水產、鴨、魚、瘦肉、紅綠豆、鮮果汁等。,以適度的冷飲為主,不喝碳酸飲料。
(3)秋季萬物收斂,溫差冷。應給孩子提供營養、平和的食物,如蘿蔔、梨、銀耳、芝麻、秋藕、綠葉蔬菜等。,而不是多吃生冷食物。
冬天天氣寒冷。孩子壹方面要儲存熱能抵禦寒冷,另壹方面要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要及時給孩子提供高熱量的食物,選擇能增強身體抵抗力的食物,每天給孩子提供健康營養的具有抗寒、抗病毒、抗寒作用的湯。
如果掌握了以上原則,就能為孩子提供合適的營養食譜,為孩子各個階段提供必要的營養,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第二,組織廚師精心合理烹飪,促進營養全面吸收。
1.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生理特點,合理安排菜品的切配和口味。
在加工烹飪嬰幼兒食品時,首先要註意其消化功能。在切配食物的過程中,3歲左右兒童的食物宜細、軟、碎、爛,宜用素、小丁、小塊、無骨、無刺的食物;4-6歲兒童逐漸過渡到較大塊、丁、片的接近成人的飲食,有利於各年齡段兒童咀嚼能力的培養,能達到有利於兒童消化的目的。
食物的烹飪也要好吃,色香味俱佳。根據多年的實踐積累,我們認為兒童調味的原則是:少鹽、低糖、弱酸、無刺激、少油更適合。不得使用味精、色素、糖精等調味品。所以在做兒童餐的時候,我們用壹些清淡的調味方法,比如芙蓉蝦仁,要求菜品清淡、細膩、美味。同時也用各種調味品烹制出適合兒童口味的各種菜肴:比如幹燒鯧魚,烹飪時用紅油配番茄醬,與酒混合,形成鹹、甜、酸的味道,既有成人菜的顏色,又有兒童菜的味道,成為兒童喜歡的特色菜。
2.做菜時註意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
培訓廚師嚴格掌握洗、切、拌、燙、煮、拌、炒的正確操作方法,加強基本功訓練,減少因操作不當造成的營養物質損失和破壞。比如動物原料切絲比切成塊好。豬肉切絲炒制時,維生素B1和B2的損失程度分別為13%和21%,而切塊用火燉時,損失程度分別為65%和41%。比如煮豆、燒肉時過早加鹽,可使原料中的蛋白質過早凝固,不易吸水膨脹破裂;如果用來做湯的原料過早加鹽,會因為蛋白質過早凝結而不能溶解在湯裏,影響湯的濃度。
第三,合理安排吃飯時間,合理組織孩子吃飯。
兒童消化系統不發達,胃容量小(350-400毫升),胃腸道排空快(3-4小時)。此外,兒童活潑好動,饑餓感強,每公斤體重對營養素的需求高於成人,適合少量多餐。我們采取兩點三餐的制度,間隔3-4個小時。每頓飯持續15-30分鐘,飯後休息0.5-1.5小時,再開始學習和體力活動。
第四,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科學健康飲食,保證營養攝入充足。
兒童挑食、偏食行為容易導致某些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營養不良,從而影響幼兒的生長發育。孩子挑食偏食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幾種:(1)受大人飲食行為的影響。(2)孩子口味挑剔。(3)飯前吃零食影響吃飯時的食欲。(4)飯前或飯中喝太多果汁和含糖飲料。鑒於這些原因,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營造良好的用餐氛圍,及時進行餐前教育。
老師教孩子吃飯時要安靜,不要吵鬧,讓孩子專心吃飯。告訴孩子食物有營養,吃得好可以長高不會生病等等,激發孩子的進食欲望。還可以讓孩子在飯前讀壹些有趣的畫報,聽壹些有趣的笑話,玩壹些遊戲,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地進食,可以提高攝食中樞的興奮性,增加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增強蠕動,促進食欲。
2.尊重孩子的自尊心,進行正確的心理誘導。
吃飯時,不要責備、責罵或打罵孩子,而是做正確的心理誘導,讓孩子自願快樂地吃飯。當我們第壹次接觸到某種食物時,可以給它適當的評價,比如胡蘿蔔好吃,蔬菜漂亮,成年人的正確評價可以起到“引導”作用。孩子食欲不振的時候少吃點並沒有太大的阻礙,反而可以讓疲憊的消化腺有機會休息,有利於孩子消化功能的恢復。父母強迫孩子多吃,嚴厲訓斥,堅持吃,這是對孩子身體和人格的可怕壓制,使孩子認為吃東西極其不愉快,逐漸厭惡吃東西。
3.在各種顏色上下功夫,刺激孩子的食欲。
色、香、味、形俱佳的食物,能引起食物中樞的興奮,產生食欲。烹飪中要經常變換顏色的品種,做出兒童食品的特色。比如把豆沙包做成刺猬的形狀,把零食做成小梅花或者小葉子的形狀,都可以引起孩子的註意和喜愛。顏色鮮艷的食物也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吃的欲望。
4、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吃飯要規律,不要亂吃零食,晚上要早睡。適量的活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但不宜過大,尤其是飯前,不要太高興,以免過度疲勞或暫時無法靜下心來,影響食欲。培養孩子飯前洗手,不把食物放在桌上,正確使用餐具,吃飯時細嚼慢咽,杜絕邊吃邊玩的想象。
兒童的健康成長取決於科學合理的營養膳食。作為兒童飲食的管理者,我們感到責任重大。通過對3-6歲兒童膳食管理的不斷實踐和探索,我們對兒童營養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理解,也對如何做好科學合理的兒童膳食管理有了更堅定的信心。只有遵循兒童的生理特點和學齡前兒童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制定均衡合理的四季營養食譜,加強適合兒童口味的營養烹飪技能,豐富兒童的膳食品種,進行正確的心理引導,教會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真正讓每個孩子全面合理地獲得足夠的營養素,才能讓每個孩子身體發育良好,健康成長。中國有機農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