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蘇軾小時候喜歡讀《後漢書》。書中記載,漢朝後期,朝廷未修,政權落入宦官之手。當時的文人和儒生反抗黑幕小人的統治。貪婪,賄賂,勒索和濫殺無辜的人很常見,因為地方官員都是太監養的走狗。
故事三:蘇軾和他的表兄弟們當時最大的樂趣就是在菜園裏挖菜。每挖壹次,孩子們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壹天,孩子們挖出了壹塊漂亮的石板,它既有晶瑩的光澤,又有精致的綠色條紋。當他們敲擊時,石板發出清脆的金屬聲。
故事四:公元1057年,蘇軾22歲,參加科舉考試,壹舉成名天下。這壹年有388位學者,排名第二。值得壹提的是,他本來是可以排在第壹位的,但是因為當時的考官歐陽修看了他的書《以刑賞忠論》,非常欣賞,所以壹時以為是他的徒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把它排在了第二位。後來“以刑賞忠論”被收入《中國古代文學觀》。
故事五:蘇軾是個沒心沒肺的人。早在東坡肉叫東坡肉之前,他就已經發明了東坡肉來滿足自己的胃口。只是那時候不叫“東坡肉”,叫“回鍋肉”。因為蘇東坡曾經收到過人民送的豬肉羊肉等謝禮,所以他自己做了這道菜送給人民。吃了以後,老百姓叫它“回鍋肉”。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畫家、美食家。子曰戰,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應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佳縣)。本人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賦極高,詩詞書畫俱佳。
他的文筆汪洋恣肆,流暢自如,與“唐宋八大家”之壹的歐陽修並稱為甌塑;詩歌清新蒼勁,善用誇張和比喻,藝術表現手法獨特。他們與黃庭堅並稱為蘇黃。豪放派詞對後世影響很大。
用辛棄疾說蘇信;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有新意。用筆寫得跌宕起伏,童趣盎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繪畫和文學壹樣。在繪畫上,提倡神似和“文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蘇軾,繼唐初大臣蘇為道之後,於景壽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 65438+十月八日)生於虞美人眉山。蘇軾的祖父是蘇緒,字仲賢,祖母是石氏。蘇軾的父親蘇洵,就是聖紫晶所說的“蘇勞權”。
蘇洵很努力,雖然晚了。蘇軾的名字“石”,原意是車前的扶手,意思是扶危濟困,不可或缺。蘇軾生性豁達,率真誠懇,深得道家風範。好朋友,好食物,創造了很多美食,好茶,和優雅的山間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