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關於獅子頭的哲理故事

關於獅子頭的哲理故事

“獅子頭”,用揚州話說即是“大斬肉”,北方話叫“大肉丸子”或者“四喜丸子”。

關於“獅子頭”,據說它的“遠祖”是南北朝《食經》上所記載的“跳丸炙”(見《齊民要術,炙法第八十)。史書記載,當年隋煬帝帶著嬪妃隨從,乘著龍舟和千艘船只沿大運河南下時,“所過州縣,五百裏內皆令獻食。壹州至百輿,極水陸珍奇、(《資治通鑒》)。楊廣看了揚州的瓊花,特別對揚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十分留戀。回到行宮後,吩咐禦廚以上述四景為題,制作四道菜肴,禦廚們在揚州名廚指點下,費盡心思終於做成了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和葵花斬肉這四道菜,楊廣品嘗後,十分高興,於是賜宴群臣,壹時間淮陽菜肴傾倒朝野。官宦權貴宴請賓客也都以有這四個菜為榮,奉為珍品。

到了唐代,隨著經濟繁榮,官宦權貴們也更加講究飲食。有壹次,郇國公宴客,府中的名廚韋巨元也做了揚州的這四道名菜,並伴以山珍海味,水陸奇珍,令座中賓客們嘆為觀止。當“葵花斬肉”這道菜端上來時,只見那巨大的肉團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絕倫,有如“雄獅之頭”,賓客們乘機勸酒道:“郇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應佩獅子帥印。”郇國公高興的舉杯壹飲而盡,說;“為紀念今日盛會,“葵花斬肉”不如改名“獅子頭”。壹呼百諾,從此,揚州就添了“獅子頭”這道名菜,紅燒,清蒸,膾炙人口。

摘自《菜譜網》

清代,乾隆下江南時,把這壹佳肴帶入京都,使之成為清宮菜之壹。嘉慶年間,甘泉人林蘭癡著的《邗江三首吟》中,也歌詠了揚州的“葵花肉丸”。其序曰:“肉以切細粗嶄為丸,用葷素油煎成葵黃色,俗名葵花肉丸。:其詩雲:“賓廚縷切已頻頻,團此葵花放手新。飽腹也應思向日,紛紛肉食爾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