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川菜理論體系中,川菜有三大流派:上河幫、小河幫、下河幫。很多人沒聽說過這個說法,因為它還有另外壹個名字:榮派川菜、鹽幫菜、江湖菜。相比後兩者,人們對榮派川菜的了解更少。以川西的成都、樂山為中心,菜譜多為流傳已久的傳統川菜。它強調材料的精密和準確,並嚴格遵循傳統的經典食譜。它的味道溫和,香味持久。
榮派的門面,水煮白菜,是不辣的川菜。菜品選用北方的大白菜心,而“白開水”則是用雞鴨排骨熬制,用清湯加雞肉、豬肉末調味,反復吸收雜質,直到像白開水壹樣徹底。菜肴成品後,清新淡雅,香味濃郁,成為國宴上的精品。此外,榮派代表還有麻婆豆腐、川味豬肉、宮保雞丁,其中白油豆腐、老媽蹄花不辣。
小河浜川菜由自貢鹽菜、內江糖菜、瀘州鮮菜、宜賓三江菜組成,其中以川南自貢為中心的鹽菜最為著名。自貢鹽幫菜分為鹽商菜、鹽業菜、會館菜三個分支,起源於東漢。自貢是四川井鹽的產地,大量鹽商聚集於此,賣鹽獲利,富人們聚集於此,自然產生了很多異域菜肴,稱為“鹽助菜”。
所謂的奇點,在今天已經很少見了。比如水煮肉、水煮魚等名菜,就叫“泡蛙”。現在流傳下來的菜已經不辣了,“淡湯秋魚”是非常珍貴美味的壹道。但在怪的方面,可能沒有人比得上“豬血泡”,活豬被捆綁,嘴被撬開,倒入熱糯米粥後,立即剖開肚子,取出口腔、食道、胃裏燙傷的血泡,再用調料油炸。
下河幫川菜是以重慶江湖菜、萬州大碗菜為代表的特色菜。重慶依山傍水,交通便利,人多擁擠。所以重慶的菜的特點就是能吸取各地的長處,敢於創新,適應不同顧客的需求。重慶菜很多菜都不辣。重慶渝菜標準體系是繼山東魯菜標準體系之後,全國第二個通過國家標準委備案的地方菜系標準體系。
早在民國初年,陶等酒樓就能舉辦高級海參宴,六春閣、九華園等更是能出200多桌的大型燒烤席、魚翅席、滿漢宴。蟲草鴨,殼母雞,竹蓀鴿蛋,烤乳豬,重慶第壹。供應蒸肉、水煮豬肉、烤肥腸、豆腐腦的低端餐廳也是食客星羅棋布,無論是辣的還是不辣的客人都可以在這裏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