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1:糖控制
作為劉東波教授CMNT抗糖研究的核心應用成果,偏向於控糖的營養主食,主要是基於糖尿病患者想吃就吃不敢吃的飲食痛點,根據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特點研發而成。它的血糖指數(GI)只有38,不到普通大米的壹半。成分由21精選中藥和全谷物原料組成,不僅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自上市以來,親糖控營養主食已售出400多萬袋,並於2021 1年2月獲得湖南省國家營養與健康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國民營養計劃與營養主食示範指導活動”推薦。
根據400多位喜愛糖控營養主食的用戶反饋,食用壹周後,其餐前血糖下降12.6%,普遍下降6%以上。但餐後血糖下降幅度高達365,438+0%,半數消費者普遍下降幅度超過65,438+02%。據新城智慧集團親糖產品負責人介紹,以親糖控營養主食為核心產品,新城智慧糖尿病管理中心通過“百日抗糖計劃”,通過四周期幹預,為每壹位糖尿病患者提供壹對壹服務。目前已有530例糖尿病患者停藥(即逆轉),另有2070例實現了藥物減量。
低糖對比曲線
標準二:飽腹感
食物是血糖的主要來源,尤其是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很多糖友認為血糖高的原因是吃東西。於是,很多糖友為了控制血糖,就少吃或者不吃主食。簡單來說,他們空腹控糖。但其實很多愛吃糖的人可能不知道,如果長期不吃主食或者少吃,體內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就會長期不足,胰腺β細胞的功能就會下降,所以胰島素的分泌就會減少,胰島素的敏感性也會降低。這樣會削弱葡萄糖的降解功能,反而會造成血糖過高,所以他們不吃主食對控制血糖是不利的。
所以,控糖主食產品能否給糖愛好者提供強烈的飽腹感,讓他們不至於挨餓,甚至吃壹些雜七雜八的食物,就顯得尤為重要。親糖控制的營養主食在這方面也有關鍵的考慮。
目前市場上粗糧不多。如果妳仔細看成分表,妳會發現只有幾種粗糧米(如蕎麥、大米、小米、黑米、糙米等。)都是簡單的混在壹起,沒有科學的比例。所含的營養非常有限和單壹,難以供給愛糖者每天所需的營養,飽腹感較弱。長期吃這些主食不僅意義不大,還會適得其反。有利於控糖的營養主食配料主要有大米粉、小米粉、玉米粉、紫薯粉、紅薯粉、馬鈴薯粉、蕎麥粉、燕麥粉、藜麥粉、膳食纖維粉、苦瓜粉、南瓜粉、綠豆粉、山藥粉、葛根粉、蛹蟲草粉、枸杞粉、大豆蛋白粉、魔芋粉、桑葉提取物、茯苓粉,共計2600。
標準三:品味
對於我國廣大的糖友來說,早就習慣吃米飯了。如果為了控制糖分而要改變這種飲食習慣,會讓他們很不舒服。根據很多糖友的反饋,粗糧主食連續吃了壹段時間,因為口感粗糙,難以下咽,久而久之就是壹種煎熬。而蕎麥面,口感相對比粗糧好壹些,但是吃了壹段時間後會覺得口味單壹,容易吃膩。
親糖控營養主食很好的解決了糖友們的這些問題。首先,糖控營養主食系列的核心產品——糖控營養米,並沒有改變大家熟悉的“米”的形狀,符合國人的主食習慣。其次,這種主食口感軟糯,入口香濃,口感飽滿,能給糖愛好者提供食用時的幸福感。在控糖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糖友原有飲食習慣的幹擾,匹配他們固定的飲食口味訴求,讓糖友在控糖的同時吃得舒心,是偏愛控糖營養主食的鮮明優勢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