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壹,具有麻辣、爽口、鮮、酸、辣的獨特風味。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著名小吃。螺螄粉好吃是因為有獨特的湯。湯底由蝸牛、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各種辣椒等天然香料制成。
剛煮好的時候螺螄粉會從糊裏出來。如果繼續用這種煮出來的湯,湯底味道會不純,不能很好的體現蝸牛湯的味道。況且煮螺螄粉煮出來的糊壹般味道都不太好,太稠太糊的螺螄粉味道也差。螺螄粉是廣西柳州的風味小吃,是中國和廣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由柳州獨特的米粉制成,用酸筍、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黃花菜、鮮嫩的蔬菜和適中的酸辣味道混合著煮蝸牛的湯。有酸、辣、鮮、涼、辣的味道,還有酸筍的特殊氣味。螺螄粉最大的特點就是湯底,獨特的麻辣鮮臭,味道讓很多人“敬而遠之”,但懂得欣賞的人會知道,它香而不爛,聞著就開胃,想起來就流口水,吃起來就打滾。
歷史淵源:胡椒是明朝末年從美國傳入中國的。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藥材,沒過多久就進入了中國的菜單。花椒強勢進入中國後,掀起了壹場溫和的飲食革命。柳州人將其摻入螺螄粉中,充分發揮其作用,從而產生了螺螄粉。很多吃過螺螄粉的人質疑螺螄粉裏為什麽沒有蝸牛?據說螺螄粉的螺螄湯是用螺螄肉、豬骨、藥材、天然香料等民間秘方熬制而成,熬湯後的螺螄肉會因為其精華濃縮在湯裏而被丟棄。螺螄粉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末。雖然歷史不長,但螺螄和米粉在柳州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柳州從事文物考古40多年的劉文認為,從小的方面看,柳州的歷史文化發展軌跡就是壹部采集食用蝸牛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