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洛陽人愛吃什麽?

洛陽人愛吃什麽?

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為華夏十八種菜系中豫菜內壹大名菜,距今已有壹千多年歷史,因為以湯見長,故名“水席”。“水席”中的菜肴有素,素菜葷做,有冷有熱,鹹甜酸辣,口味各異。水席***有二十四道菜,先上八個飲酒涼菜(四葷四素),接著上十六個熱菜,熱菜由大小不同的青花海碗盛放。除四個壓桌菜外,其它十二個菜,每三個味道近似的為壹組,每組各有道大菜領頭,並帶兩個小菜,叫“帶子上朝”作為配菜或調味菜。吃完壹道,再上另壹道,如行雲流水。“水席”中的第壹道菜由蘿蔔絲做成,因類似燕窩風味叫“燕菜”。在上第四道菜時,應上甜菜或甜湯,在上主食時,接著上四個壓桌菜,即湯菜,最後壹道壓桌菜是酸辣雞蛋湯叫“送客場”表明菜已全部上完。今人又發現唐時袁天罡看出武則天將稱帝,因天機不可泄漏,就發明這二十四道菜,預示武氏壹生,初名武後宴,宋後改為洛陽宴席,老百姓稱官場兒。旅遊業發展以來,人們稱其為“洛陽水席”。

洛陽燕菜

系用白蘿蔔切成細絲,配以種種佐料,經過數道工序加工而成,清爽可口,為古今洛陽壹大名菜。傳說唐代武則天時,洛陽東關長壹特大蘿蔔,長約三尺,重達幾十斤,農民視為奇物,進貢宮廷,禦廚經多道加工,並配以山珍海味,制成湯羹,武則天食後贊不絕口,因感激當年在長安感業寺食蘿蔔救命之恩,即賜名“義菜”,宋以後改稱“燕菜”,流傳至今。

漿面條

它是洛陽人普遍喜食的壹種風味小吃。漿面條的原料豆漿,是制作粉絲的綠豆漿。將做綠豆粉時滲除的豆漿置於壹定溫度下,使之發酵變酸,再加溫到八十度左右,使液面產生壹種蘑菇狀漿沫,加入少量香油,反復攪拌,待滾沸時,把面條下入,拌面糊使之成糊狀,最後放入經調制的芹菜、韭菜、辣椒油、蔥花、大綠豆以及鹽,吃起來味道極佳,增進食欲。

燙面餃

傳統風味小吃新安燙面餃,創制於民國三年(1914),已有80多年歷史。時有開封人任老大與本縣人王金鬥,於新安縣火車站開設餐館,出售“老任燙面餃”。由於配方科學,制作講究,所制燙面餃餡軟皮緊,晶瑩欲滴,狀如新月,色如瓊玉,鮮香不膩,味美可口,時有“名揚隴海三千裏,味壓河洛第壹家”的美譽。任老大故世後,王金鬥改字號為“老王燙面餃”,其子王德法承襲父業,使這壹風味小吃得以發展。1980年,王德法曾應邀赴鄭州傳藝。至今,洛陽、鄭州等地都有專營“新安縣燙面餃”餐館。近年,新安“方記燙面餃”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有創新,風味更佳,1986年以來,多次被評為“ 洛陽市名小吃”,並於1993年應邀參加北京迎“亞運”美食節,受到廣泛贊譽。

新安燙面餃,用精白粉作皮,豬前胛後臀肉作主餡,配適量大蔥、韭黃、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鹽、味精等。把面燙好,搟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餃,上籠清蒸,十分鐘即可。特點:皮薄如紙,色澤如玉,五味具全,鮮香不膩。

獼猴桃

獼猴桃屬高級營養水果。近幾年來,名聲大振,風靡全球。我國有幾十個獼猴桃品種,以洛陽豫酒山區盛產的“中華獼猴桃”最佳。猴桃號稱“果中之王”,含多種維生素及脂肪、蛋白質、解元酸和鈣 、磷、鐵、鎂、果膠等,其中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高二十到八十倍,比柑桔高五到十倍,維生素C可阻斷致癌性亞硫基化合物的合成。獼猴桃的根、莖、葉、花、果皆可入藥,有滋補強身、清熱利 水、生津利燥等功效。

胡辣湯

胡辣湯是洛陽別具風味的小吃,已有百年歷史。精烹細作,味道鮮美、經濟實惠、方便群眾、聞名城鄉。始於老城,現遍及大街小巷。

主料“精粉面、粉條、肥豬肉。

配料、花生仁、芋頭、山藥、金針、木耳、蔥花、蒜片、面筋泡。

調料:糖色、花椒、茴香、幹姜、桂籽、胡椒、精鹽、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