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樂清的端午節習俗

樂清的端午節習俗

海關是:

包粽子

在端午節包粽子是壹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角粟”、“筒粽子”。歷史悠久,花樣繁多。在端午節的早上,家家戶戶都吃粽子來紀念屈原。粽子壹般是前壹天包好,晚上煮,早上吃。

王忠武

在重陽節的前幾天,要給叔叔、公公婆婆、教父教母送食物禮物,俗稱重陽節或希望重陽節。送禮以粽子為主,魚、肉等為輔,俗稱光碗。新婚女婿希望第壹個中秋節有六種,俗稱重碗。不管是四種還是六種,都要有相當數量的回禮。通常輕碗有鹹鴨蛋、炒槐豆、枇杷、蒲扇、龍須鞋,重碗加府綢或夏布、陽傘、皮拖鞋。

菖蒲和艾草

正午沈重的日子,我們壹大早就去摘菖蒲、大草、雲、楓頂、落花生藤、桐葉,俗稱“五月摘頭”,但我們摘的植物因地域而異。人們還在門上貼上菖蒲和艾草,俗稱“蒲劍艾虎”。大井各處還有掛鐘馗像、掛艾條、插菖蒲劍的習俗。

雄黃酒

早上把“五月摘頭”放進粽子灰湯裏煮粽子、雞鴨蛋。喝幾口煮好的湯,剩下的給孩子洗澡。同時喝雄黃酒,用它來摩擦孩子的頭、耳朵、腋窩、肚臍等地方。雄黃酒也是用來驅蟲、驅蛇、驅蠍子的,就是放在嘴裏,噴在墻壁和所有潮濕的角落,再撒上石灰。

懸掛香包

女人用各種顏色的小布片做成八卦、粽子、木魚、老虎等形狀的小包。,裏面裝著藥棉和香燭,俗稱香包,掛在床簾或孩子的胸前,避免汙穢。姑娘手腕上還綁著五色絲繩,俗稱巧倫。在乞兒節的時候把它解開,纏上壹個長長的年糕,扔到屋頂上,引誘喜鵲為牛郎織女搭鵲橋,希望長大後能成為壹個會織繡的女紅。

龍舟比賽

端午節還有賽龍舟的習俗,也叫水龍。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

有水龍的村子都在縣城和城關的西邊,縣城東邊沒有。水龍不以時間計算速度,而是同時與兩只船並排劃水,第壹只贏。比賽結束後,各路水龍、鑼鼓齊鳴,紛紛回去,俗稱“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