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姜鴨
泉州是姜母鴨的發源地。姜鴨都是砂鍋燉,底下放姜片(姜片),燉出濃濃的湯。鴨肉不肥不膩,壹吃就上癮。壹只鴨子,壹份鴨肫,壹份青菜,壹碗鴨湯,吃到大飽!
2、濕潤的蛋糕菜肴
在閩南,泉州是來人。餅薄如蟬翼,比北京烤鴨餅還要精致。菜品主要有筍絲、白菜、豆芽、香菇、豬肉、蝦仁等。吃法很簡單,就是用煎餅卷蘸食材,類似貴州絲娃娃和越南春卷的吃法。
3.骨頭湯粉
骨頭湯米粉是由壹大根骨頭混合香料制成的湯底。米線燙好後配上各種小食材,再把骨頭湯澆在米線上,滿滿壹大碗,爽口不油不膩,滿足妳的舌頭和胃。
4.鹹竹筍
鹹竹筍,糯米皮拌紫菊花和紅糖,裏面的餡是鹹竹筍和豬肉。用文火蒸,然後在糯米皮表面抹上蔥油,使包子發光發亮。糯米皮的甜和餡的鹹鮮結合起來味道棒極了!
5.油炸牡蠣
生蠔煎起源於泉州,後來流傳到臺灣省。又大又飽滿的新鮮生蠔,裹上土豆粉和雞蛋,用香菜和大蒜調味,在油鍋裏滾壹滾,趁熱撈出來,入口綿軟糯糯!
6.大蒜枝
蒜泥棒是泉州的麻花。炒出來的新鮮芝麻花酥脆可口。放在大鍋裏,滾上蒜和糖,咬得又脆又渣。
7.冷凍竹筍
凍筍是起源於泉州的閩南小吃。民間傳說是戚繼光或鄭成功發明的。所謂“竹筍”,就是沙灘上的壹種蟲子,裏面含有膠質。“凍筍”就是用這種蟲子加工出來的冷凍品,在閩南炎熱的夏天是壹種非常爽口的涼性食物。
8、面糊
面糊起源於泉州,後來傳到臺灣省,成為臺灣省著名的小吃。面條主要是精粉和土豆粉,超細面煮成糊狀。
當地人早餐吃面糊,會根據個人口味搭配大腸、小腸、牡蠣、蟶子、魷魚等食材,還有很多人會蘸油條吃。壹碗面,壹個煎蛋,壹根油條,開始了泉州人的壹天。
9.四份水果湯
四果湯,顧名思義,糖水裏放了四種水果,但並不是固定的四種,而是顧客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的。閩南夏季炎熱,流行糖水祛暑解暑。當人們走在大街上,喉嚨冒煙,腦袋著火的時候,壹碗四果湯可以治百病!
10,元宵節
元宵實際上是兩種紫苑的結合。大圓小有餡,但是小源沒有餡。大圓小餡是黑芝麻和花生的混合物,餡是實心的,類似北方的元宵。小魚子個頭小,像南方常見的酒釀餃子,壹般和小芋頭壹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