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吃大喝的陋習不僅在農村,在城市也是如此,只是農村更嚴重,越來越差。婚喪嫁娶,原本是壹種帶來祝福或哀悼的傳統習俗,在很多鄉村卻成了排場之地。真的是“不能結婚,不能死,不能生孩子”,而壹些不想做大事的人,也受到刻板印象和壞習慣的威脅,被動跟隨,痛苦不堪。
俗話說“少了是人情,多了是債”,正常的禮尚往來無可厚非,但以“人情”為名辦大事卻是極其困難的。有的地方天價彩禮盛行,各種美食琳瑯滿目。生孩子,滿月要請,百日要請,第壹年要請,長發要剃;老人生日,五年壹個小慶祝會,十年壹個紀念日,每年壹個生日會,請贏壹個劇團;蓋房子要請人破土,要請上梁,要請壹樓,要在搬房子的時候大擺宴席招待客人。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想方設法吃請,比較有錢,有面子,目的是把“請”送回去,還想發財。壹些掌握公權力的幹部借此斂財,甚至走上受賄的犯罪生涯,敗壞了社會風氣,影響了黨員幹部在群眾中的形象。同時,禮金的大量支出大大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導致部分農民生活困難,甚至返貧。嚴重時還會引發家庭矛盾,影響社會發展和穩定。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婚喪嫁娶、大擺宴席成了農村的“新風俗”。排場越來越大,禮金越來越高。可以壹直吃三四天的水席長街宴。“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群眾心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是很難回歸的。很難擺脫它們。
可喜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黨風政風的根本好轉,農村“大吃大喝”“大擺宴席”的現象也得到有效遏制,特別是對黨員幹部的嚴格要求。壹些地方在政治層面制定了詳細的實施細則,壹些地方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成立了誌願服務隊,移風易俗。這些都是值得堅持和改進的好做法。
?講真,只有管住幹部,才能影響和激勵群眾。從這幾年的駐村情況來看,管理幹部任重道遠,各地也不平衡,必須堅持。幾位見了“村委會”的人說,今年的禮金已經上萬了,壹個月壹兩千元還不夠吃酒席。我也在苦笑。這三年我也參加過農村壹些不可磨滅的酒席,每次送禮三五百,也有兩三千元的!從收入上來說,應該不是,還是屬於“禮輕於仁”的範疇。對我來說,不影響什麽,但對剛剛擺脫絕對貧困的困難群眾來說,應該是“禮比虎猛”!
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為先。記錄在曲靖下午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