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餅和薄豆粉是昭通人的傳統小吃。金黃酥脆的油餅和帶香味的薄豆粉的完美結合,讓這款小吃經久不衰。油餅以馬鈴薯為主要原料,精選昭陽區小龍洞、靖安席夔亮子等高寒山區出產的優質馬鈴薯。煮熟後剁碎,裹上薄薄的米糊,放入油中炸至金黃,然後取出。炸好的油餅色澤金黃,外酥裏嫩,香甜可口,散發著土豆特有的清香。薄豆粉是選用優質豌豆,磨成面粉,再配以生姜等配料熬制而成。煮熟的薄豆粉色澤淡黃,香味宜人。放入碗中,撒上少許蔥花、胡椒面、辣椒面等。,薄豆粉的淺黃,蔥花的綠,辣椒面的大紅,讓人看著就難受。喝壹口,咂咂嘴。真的很酷!這種美味不僅養眼養胃,還能養顏!因為瘦豆粉是豌豆做的,經常喝瘦豆粉可以祛斑養顏!
2.油糕兒塊
昭通人的主要早餐,最常見的應該是魚餌塊油餅。哪裏買油餅和薄豆粉,哪裏就有油餅餌塊。將烤好的魚餌塊塗上香噴噴的花生醬、甜醬、辣椒醬,裹上油餅,咬壹口。酥脆的油餅,糯軟的魚餌塊,香辣的辣椒醬,會久久填滿妳的整個味覺世界。油餅餌塊因其質優價廉、方便快捷而受到眾多食客的青睞。有人戲稱它為“昭通的肯德基”。
3.昭通涼粉
昭通的涼粉和昭通的土豆壹樣,也是老百姓生活中經久不衰的主食。涼粉的做法很簡單,就是用幹豌豆把花瓣磨碎,去皮,用水浸泡,磨成漿,過濾,煮成糊狀,冷卻凝固。
在昭通,大龍洞的涼粉和炎山的熱涼粉在地名方面很有名。從原料來看,有玉米涼粉、蕎麥涼粉、豌豆涼粉、豌豆涼粉,陣容強大,占據了大部分“涼粉市場”;姓氏方面,傅家亮粉和趙家亮粉比較出名。福家涼粉的原料是金豌豆,市場價高,澱粉含量高,口感好,筋骨好。將金豌豆用水浸泡,洗凈,磨漿煮沸,倒入鍋中冷卻凝固,然後將準備好的涼粉放在案板上,用漏勺用特制的熨鬥輕輕刮壹下,條狀的涼粉就會順著熨鬥上的小孔冒出來,抓起來放在碗裏,加入香油、蔥花、香菜、蒜水、蒜水。白酸的蓮蓬白,綠蔥花,香菜,鮮紅的油辣椒,褐色的蘑菇粒,讓人心動。用筷子拌調料的時候,會忍不住流口水。傅氏涼粉除了調料特別,豆味濃郁外,還有壹個特點就是筋骨極佳,耐儲存,放在陰涼的地方十天半月也不會變質。所以傅家亮粉去了昆明,廣州等地。
4.昭通烤土豆
昭通盛產土豆,昭通人也喜歡吃土豆。作為壹種街頭小吃,昭通的烤土豆歷史悠久,非常受歡迎。在大街小巷,人們經常在炒鍋上放上木炭(白炭),木炭上有十幾個大小不壹的土豆。燒好後,他們用玉米芯或木屑刮開,用刀片切成兩半,抹上昭通醬或撒上辣椒面,咬上壹口,好吃極了,不僅滿足,還滿足。路過燒土豆的攤子,忍不住停下來,花2元錢買了壹個,邊走邊吃。如果外地的朋友來了,好客的昭通人總會帶著客人吃幾個,因為昭通的土豆也有護膚的功效。“吃土豆,大兒子”。不信就買幾個試試。
5.烤臭豆腐
昭通山山清水秀,富含優質礦泉水。用清澈甘甜的山泉水和優質黃豆制作的臭豆腐,營養豐富,細膩清香。在街上,人們常常把豆腐切成壹寸見方,放在特制的鍋上,抹上壹些清油,烤得滿滿的。豆腐烤黃後,用刀片切成兩半,但不要切掉。中間放上碎耳朵、蓮花白等腌制好的鹹菜,或者撒上細細的辣椒面,然後合上吃壹口。豆腐外酥裏嫩,鹹菜好吃又脆。天氣冷的話,也有商家在爐子上放壹個鐵網,網上刷壹層清油,網上烤豆腐,用花生米、辣字、香菜等佐料在水裏蘸壹碟鹵豆腐,把烤好的豆腐在水裏滾壹滾,放入口中,香味四溢,讓人欲罷不能。臭豆腐是鎮雄最有名的,味道真的太緊實了。
6.烤串
昭通人說的烤串其實就是烤牛肉串。將優質牛肉切片,放在竹簽上,用專用調味水浸泡,讓香味滲入肉片,用清油擦拭,放在炭火上烤,放入調味水中,再烤壹遍。這樣重復兩次,烤肉串就烤好了。撒上芝麻和辣椒面,好吃的串串就可以吃了。如果妳喜歡,妳也可以買壹個烤土豆,壹個烤肉串,壹個土豆,味道很特別。天氣熱的時候,喝點冰啤酒會更提神。昭通的烤串,饞嘴街的三官燒烤比較有名,月牙路附近的燒烤也比較正宗。華燈初上,吹著涼風,約上三兩個朋友去夜市吃烤串,也是壹件有趣的事。
7.紅豆酸菜湯
在昭通,無論是星級酒店還是街邊小店,無論是權貴還是普通人,飯桌上幾乎都有壹道貪得無厭的菜,那就是酸菜紅豆湯。做酸菜紅豆湯很簡單。選用昭通最好的紅豆,洗幹凈,放入鍋中用小火慢煮至豆軟濃稠,有奇妙的豆香味,酸菜紅豆湯底湯即成。紅豆湯煮好後,將酸菜剁碎,用昭通醬、幹辣椒、蒜苗、姜片翻炒,然後倒入煮好的紅豆湯,加入辣椒面,再煮幾分鐘,壹鍋酸爽的酸菜紅豆湯就完成了。豆子軟香,酸菜酸脆,湯酸可口,食物開胃。還有人喜歡用幹鹹菜做酸菜和紅豆湯。
用幹鹹菜做成的酸菜紅豆湯,酸味更純正,回味悠長,讓人過目不忘。現在昭通的民營企業已經把酸菜、紅豆湯加工成方便食品,遠銷省內外。
8.脆紅豆
炒紅豆是昭通的傳統菜肴。將紅豆放入水中煮熟,瀝幹水分,放入油中炸至酥脆。然後鍋裏放油,幹辣椒、姜、蔥,放入剁碎的肉和酸菜炒香,再把炒好的紅豆、辣椒面、醬油、白糖、味精放入鍋裏快速翻炒,壹顆香脆可口的紅豆就做好了。這道菜香脆可口,很受昭通人的喜愛。
9.酸辣餃子
在酸辣面中,醋的煮沸是非常重要的。采用昭通特有的生醋,添加壹定比例的姜、蒜、草果、紅糖等配料,煮出的醋耐儲存,口味獨特,酸中帶甜,甜中帶酸,回味悠長。煮完醋,碗底食材的搭配順序也是壹個技巧。
據說壹定要先放鹽,再放醋,再放醬油,胡椒粉之類的,然後舀進骨頭湯或者面湯。面條在開水中煮兩三分鐘,撈起放入碗中,撒上香香的芝麻,蔥花,少許肉末,壹碗香香的酸辣面。酸辣餃子也有很多門道。
通常昭通人喜歡把餛飩叫做餃子。做餃子,講究的是面團、肉餡。面團是由土堿、雞蛋、面粉和大龍洞泉水攪拌、碾壓而成。手卷餃子皮筋骨好,口感好,可以久煮。尤其是裹上餡料,煮得恰到好處,餃子皮晶瑩剔透,煙火裏還能看到壹碗精致的餃子。餃子的餡也是手工做的。挑選最好的五花肉,洗凈瀝幹水分。用刀背剁碎,直到肉變成肉末,再加入姜、鹽和少許黑大頭菜,用刀片剁碎。這時候邊剁邊加水,直到變成肉末。這樣做出來的肉末,細嫩可口。煮餃子的水壹定要寬,而且除了要像酸辣面的調料壹樣講究順序和比例,關鍵是要在湯裏摻壹點紅糖,這是傳統昭通酸辣面和酸辣餃子味道鮮美的秘訣!昭通人也喜歡壹起做酸辣餃子和面條。把剛搟好的面(昭通人變成活面)和餃子壹起放在水裏煮。壹般先放餃子,兩三分鐘後再放面。面條細而薄,餃子是鮮肉餃子。煮出來的面條光滑有彈性,餃子精致酥脆,卻很有特色。以前清華飯店的酸辣餃子面很有名。現在,在西街,又有壹家宋家小吃,酸辣面很正宗。
10.昭通牛幹巴
昭通穆斯林以飼養牛肉和腌制清真牛肉幹的傳統手工藝而聞名。由於牛肉幹味道鮮美,易於儲存和攜帶,食用方便,頗受消費者喜愛。
群眾長期養牛養羊,積累了豐富的養牛經驗。想要腌制出色香味俱佳的牛肉幹,必須先餵壯牛。每年農歷二月,回民先用嫩草促肥,同時根據牛的嘴和體質,選用適當的中草藥,殺癆治病,以健脾胃,刺激食欲。經過精心餵養,牛漸漸變得光滑順滑,肥壯。
每到冬天,農村的穆斯林都會宰殺自家的肉牛,大部分用來腌制幹欄。市區的回民去市場買自己人宰的肥(脂)多的新鮮牛肉來腌漬幹巴。壹般在農歷十月、十二月,臘牛肉宰殺腌制壹年。按照傳統習俗,牛由阿訇宰殺,放血、剝皮、開膛,掛在前後兩半上,然後沿肉縫切成24塊“骨頭”(即幹凈的肉),將切好的肉鋪在通風處徹底冷卻,然後腌制。牛肉分為鐮刀、火扇、白外、裏脊肉、肋骨、胸肉、砧板等。砧板為上品,肉質細嫩,適合煮炒,而炒最是美味。腌制牛肉幹時,在未洗凈的新鮮牛肉中加入鹽、香料、胡椒粉之類,在簸箕上反復揉搓。壹般是先肉厚,後肉薄,每65,438+000斤牛肉和蔬菜用3-5斤鹽,然後放入瓦罐中,放在陰涼處,根據肉的厚度放入瓦罐中,然後用木蓋和麻布袋將瓦罐口封住。15-20天後,牛肉取出晾幹。早上陽光明媚,下午回來,根據肉的厚度,平疊起來。簸箕或大木桌上,薄肉在下,厚肉在上,壹層壹層壓平。大約30天,幹燥過程就完成了。臘肉曬幹後,肉面堅硬,呈栗色,可以掛在屋內食用。牛排擺放在木架上,整齊的塊狀,顏色像小米殼,氣味清香。好的幹吧可以保存到下壹個冬天,是招待客人的好食物。
在昭通,天麻燉雞,全土豆席,全羊席都很有名,山區的火腿真的很漂亮。隨著歲月的變遷,各種菜品不斷推陳出新,無論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街頭小吃還是餐桌上的大餐。總之,來到昭通,欣賞美景,壹定要品嘗美食。否則昭通之旅就不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