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吃的是飯,這叫用餐。壹般皇帝都不用壹日三餐,吃飯的時間自然也不固定。有的只吃早晚飯,有的要吃好幾次。比如溥儀在他的《我的前半生》壹書中說,自己吃飯總是被命令傳飯,然後太監們會走出壹段距離,命令“傳飯”,然後太監們會把這個聲音壹步步傳到禦廚。
清廷壹般標準是120菜。吃飯的時候,皇帝不是壹個人,周圍都是壹些奴才和王子,等著皇帝吃完賞賜。所以皇帝的飯壹般吃完後,會獎勵給仆人,自己站著吃。這是規則。有壹次,壹位無塵公主陪慈禧在宮裏待了兩年。期間她說吃完了慈禧會放。
鹹豐死後,慈安、慈禧和八大臣顧銘共同執政。為了省錢,慈安把120的號碼改成了64,後來又改成了24。但慈禧獨攬大權後,馬上恢復了120菜的制度,而且要在菜上貼菜譜,比如廚師是誰,叫什麽名字。
關於用餐的餐具,壹般都是金銀的,主要體現皇家氣派的作用。畢竟金銀都是值錢的東西。
那麽為什麽要用太監把聲音傳到禦廚呢?
壹方面,皇帝不能耽誤吃飯,聲音比手動跑快很多。另外,皇帝身邊的人要知道,皇帝要開飯,該陪的人要來陪,該等賞的人要來賞。另外,這種送飯也是皇帝尊嚴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