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38章+0案例分析
案例1:香港回歸倒計時活動——中國名牌雜誌的公關創意
《中國名牌》雜誌社會組織策劃了中國政府恢復行使主權倒計時,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產生了深刻的政治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其創意如下:
壹、背景:項目調查
1.歷史:香港問題是英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後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2.立場: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不是“殖民地”。鄧小平同誌講得很清楚,香港要收回。3.結語:1997這壹天回到1這七月,會讓壹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壹個民族的滄桑巨變,在這壹刻凝結升華。
二、項目規劃
1.宗旨:高舉愛國主義旗幟。2.切入點:倒計時(讓它每壹分鐘都撥動每壹個中國人的心弦)。3.比例尺:每個字的高度不小於1m,總面積為150m,視距大於1000m。4.焦點:倒計時牌建在祖國的心臟——首都北京。具體來說,它建在城市的中心——天安門廣場的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中心。5.級別:向新華社領導、北京市政府、國務院澳門事務辦公室、中央領導匯報。6.時間:從1994 12 19(中英聯合聲明10周年紀念日)開始到1997 71,運行925天。
三、項目評估
1.中央領導高度評價;2.925天,參觀率最高,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世界之最:面積、時間、見證人、參與人數、新聞報道。
個案分析
1.本案例主要體現了公關身份、公關活動、公關理念三個知識點。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公關活動的結果形成了特定的公關狀態,自覺的、科學的公關活動必須在現代公關理念的指導下進行。
2.公共關系活動是指運用傳播的方法協調組織的社會關系,影響組織的輿論,塑造組織的良好形象,優化組織的運行環境的壹系列公共關系工作。通過項目調研、項目策劃、項目實施等公關運作,以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為主題,策劃實施了“香港回歸祖國倒計時”公關活動,具有深刻的政治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3.公共關系狀態是指壹個組織與其公共環境之間客觀存在的關系和公共輿論。中國名牌雜誌的這次公關活動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高度贊揚。從1994 12 19到1997 71的925天裏,倒計時牌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造了幾個世界之最。公眾從中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組織與公眾的關系和輿論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4.公共關系的概念是指導和規範組織行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本次活動的策劃人通過形象觀、公眾觀、傳播觀策劃實施了本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第四章案例分析
1,案例見教材第120頁。
美國大通銀行企業傳訊部的組織結構
大通銀行是壹家跨國金融機構,在全球擁有3萬多名員工和2000多家分支機構。該行企業傳訊部(公關部)有200多名員工,壹位資深副行長擔任部門負責人。銀行傳訊部下設幾個小組,直接負責各自領域的公關事宜。大通銀行企業傳訊部的組織結構是典型的大企業公關部形式。
案例研究:
1.副總裁兼任企業傳播部總監,象征意義很強。這種典型的直屬最高領導的公關組織架構,既體現了企業對公關工作的重視,也為公關部門順利履行職能提供了強有力的背景支持。這其實反映了現代企業對組織形象的高度重視。
2.類似於事業部制,組織分工明確,層次分明,減少了溝通過程中的信息損失,是提高公關工作效率和效益的組織保障。
3.我們可以看到,公關部下屬的團體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基於工作對象與企業的關系,壹類是基於工作對象所在的區域。這種分工使得公關工作在面對不同的人時更加專業,更加準確和科學。比如加勒比海集團與歐洲、遠東並列,可以證明加勒比海業務對企業的重大意義。
2.案例見教材128頁。
求新、求異、結果
美國實業家華諾·米克參加了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商品交易會。不幸的是,他被安排到了壹個非常偏僻的角落,那裏很少有人來參觀。因此,為他設計展位布局的裝修工程師薩·孟遜建議他幹脆放棄展位,等待明年的商品展。華諾米克回答說:“薩孟遜先生,機會應該是妳自己創造的,不會從天而降。”華諾米克立即向他的公共關系部門求助。公關人員了解了他的情況和要求後,開了個會,集思廣益,最後想出了壹個巧妙的方案:設計壹個漂亮的、有東方色彩的展臺。孟遜先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所以他為他設計了壹個古代阿拉伯宮殿展臺。展臺前的道路變成了人造沙漠。當人們走到展臺前時,仿佛置身於阿拉伯半島。華諾米克對這個設計非常滿意。他讓200多名員工,無論男女,都穿上阿拉伯人的衣服,還專門派人去阿拉伯買回6頭有兩個駝峰的駱駝來運貨。他還派人訂購了大量氣球,供展覽開始時使用。這壹切都是秘密進行的,在展覽開幕前不允許任何人說任何話。
這個阿拉伯語的展臺設計引起了參展商人的興趣,許多報紙和電臺的記者都報道了這個新穎的設計。這些報道引起了市民的註意。展覽會開幕那天,許多人帶著好奇心前來參觀。這時,無數彩色氣球在展廳中升起,升空後不久便自動爆裂,留下壹片片印著壹行漂亮小字的膠片,上面寫著:“當妳拿起這張小膠片時,親愛的女士或先生,妳的好運就開始了。我們真誠地祝賀妳。請把這個膠卷拿到華諾Miq的阿拉伯攤位,換壹個阿拉伯紀念品。謝謝大家!”消息立刻傳開,人們擠進了華諾Miq偏僻的攤位,把那些黃金地段的攤位冷落了。第二天,許多華諾米克氣球在芝加哥升起,吸引了更多的市民。45天後,展覽結束。華諾邁克做了2000多筆交易,其中500多筆是超過654.38+0萬美元的大交易,他的展位成為展會中客戶最多的展位。
案例研究:
1.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是公共關系的條件之壹。競爭越激烈,公關的作用越重要。為了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樹立壹個組織的良好形象,我們必須打破產品或服務的“趨同”,努力發現、發掘、引導和滿足公眾各方面、各層次的需求。這就要求公關人員要有創新能力,在工作中充分把握大眾心理,另辟蹊徑,見人所未見,思人所未想,行人所未行。
2.甚至只是作為壹種手段,為了吸引公眾的註意力,要求公關人員具有創新能力。如何讓“不知所措”的公眾對信息爆炸導致的組織產生特別的關註,單靠常規手段肯定是不行的。神秘的東方,阿拉伯世界,駱駝,沙漠,宮殿,甚至紀念品都誘惑著人們的好奇心。“綠中帶紅”,信息與背景的距離越大,越容易吸引人的註意力。
3.選擇壹種新穎的方式告知公眾。第壹天會在展廳裏升起將要爆裂的氣球,利用動態載體傳播信息,讓人產生無意的關註。地上印著禮物的膜會引起人們的有意註意,會壹步壹步推廣,“漸入佳境”;第二天的活動擴大到芝加哥全城,迅速擴大了影響力。沒有對大眾心理的準確把握,就無法產生預期的效果。
第五章案例分析
1,案例見教材第148頁。
看實力在數據分析。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慶油田還是壹個保密項目。為了獲得中國大慶煉油廠招標的信息,日本石化設備公司對中國刊登的有關大慶油田的新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他們通過“鋼鐵俠”王進喜穿著大皮衣的照片,估計大慶處於非常寒冷的地區,並大致估算了它的緯度。利用中國報紙上王進喜帶領工人用肩扛擡的方式將鉆機搬進工地的報道,估計油井不會離鐵路太遠。根據中國報紙上刊登的鉆機照片中的手柄樣式,計算出油井的直徑和流量,計算出大慶的產量。所以他們在大慶煉油廠設備招標中提供的設備是最適合大慶煉油廠的。同時,投標的英美公司連大慶在哪裏都沒搞清楚。
案例研究:
1.“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有的結論都應該在調查研究之後得出,而不是之前。在公關活動中,調查是非常重要的壹步,它決定著公關活動的成敗。正是在充分調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日本為大慶設備招標做了充分的準備並取得了成功。
2.數據的收集和積累是長期的、全面的。做壹個長期的收集信息的計劃,從壹開始就要關註可能對組織產生影響的信息,不要忽略任何壹個細節。長期跟蹤中國大慶的信息,掌握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的細節,是日本人成功的基礎。
3.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思維的流暢性,學會綜合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認清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透過現象看本質,培養對細節的敏感。
2.案例見教材158頁。
企業使命陳述
DC華盛頓州的壹家森林產品公司Weyerhaeuser在其使命聲明中寫道:
我們的目標:世界上最好的林產品公司。
我們的戰略:我們將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我們的目標——使全面生產質量成為惠好公司的管理方式。對顧客完全滿意的不懈追求。由惠好公司的人授權。在實施卓越森林管理和生產方面走在行業前列。為股東創造高回報。
我們的價值觀:客戶-我們傾聽客戶的意見,改進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他們現在和未來的需求。人-我們的成功取決於表現出色的人,他們應該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工作。在這種環境下,多元化、發展和團隊精神受到珍視和認可。責任——我們期望優秀的表現,並對我們的行為和結果負責。我們的領導設定了明確的目標和期望,願意支持我們,並提供和尋求定期反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我們支持我們經營所在的社區,並要求我們遵守最高的行為準則和環境責任,並在Weilhoyize中與人和公眾公開交流。財務責任——我們謹慎有效地使用委托給我們的有限資源。
案例研究:
1.企業使命陳述是組織形象設計的書面表達,是在組織成員統壹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公共企業使命宣言要說明企業存在的理由,明確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是在公眾心目中樹立良好形象的手段,同時也是約束組織行為的手段。Weilhoyize公司的使命宣言明確提出了自己企業的目標、戰略和價值觀,為公眾評價企業提供了依據。
2.良好的組織形象是在滿足公眾需求的基礎上形成的。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只能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礎上。在公共利益的基礎上組織利益,是公共關系存在的邏輯基礎。在設計形象的時候,首先要仔細識別公共利益。各類人的需求不同,企業要滿足不同人的需求。在惠好公司的使命陳述中,股東、員工、客戶、財務、社區等各方面的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立場。同時,承諾行為要符合道德準則和環境責任,強調了作為公司的社會責任,這也肯定了組織存在的理由。它體現了公共利益和組織利益的統壹。
3.惠好公司的使命宣言也明確了組織目標和戰略,體現了其作為林產品公司形象的特殊性。
第六章案例分析
1,案例見教材第192頁。
了解員工心理,把握員工需求。
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巴莫爾的鉆石國際紙箱廠1981,由於市場萎縮,工人們對未來感到擔憂。65%的員工覺得管理層不尊重員工,56%的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持悲觀態度,79%的員工認為自己出色的工作沒有得到回報。為此,管理層推出了“100積分俱樂部”計劃,即凡年度工作業績高於平均水平的員工,均可獲得相應積分,如安全無事故20分,全勤25分,成績每年結算壹次。如果分數達到100分,他可以獲得壹塊帶有公司標誌和“65438+”的
到1983,工廠的生產率提高了16.5%,質量差錯率降低了40%,員工的不滿意度降低了72%,因工傷事故損失的時間降低了43.7%,工廠每年額外獲得1萬美元的利潤。
在1983年底的評價過程中,86%的員工認為管理層對員工非常重視,81%的員工覺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認可,79%的員工認為自己的工作與組織成果的關系更加緊密。
案例研究:
1.公共關系的任務是“對內團結,對外發展”。內部團結是外部發展的前提,外部發展是內部團結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組織的員工是對組織最感興趣的公眾。以提高凝聚力為目標的內部公關工作,已經成為任何組織都不能掉以輕心的大事。在鉆石國際紙箱廠工人對未來感到擔憂的同時,65%的員工覺得管理層不尊重工人,56%的員工感到悲觀,79%的員工覺得他們的出色工作沒有得到回報。這是壹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我們無法想象壹個大多數員工都不滿意的組織。壹旦真的面臨危機,大家可以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凝聚力是鉆石國際紙箱廠必須解決的問題。
2.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是五種社會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中的最高需求。盡管鉆石國際紙箱廠的調查證明,79%的員工認為他們的出色工作沒有得到回報,但工廠的管理層並沒有通過增加薪酬來提高組織的凝聚力,而是采取了滿足員工高級需求的方法來改變這種局面。“100俱樂部”的作用是讓員工為自己的工作得到認可而感到高興。印有公司logo和“100俱樂部”臂章的淺藍色夾克成為努力的標誌,將結果告知家人主要滿足了員工在操作層面的自我實現需求。現代管理理論中“社會人”的判斷得到了驗證。
3.“100積分俱樂部”實施壹年後,員工的不滿意度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在實施的第二年,絕大多數員工在感受到被認可和重視的前提下,認為自己與工廠的關系更加緊密。這意味著組織的凝聚力得到了提高。
2.案例見教材193頁。
加強精神教育,提高工作技能。
松下幸之助認為,工作占據了人醒著時間的壹半以上,所以公司有責任塑造員工的人格,美化員工的靈魂,創造員工的精神。他提倡松下的“七種精神”:實業報國、光明磊落、親如壹家、自強不息、謙恭有禮、從眾同化、感恩報德。
松下在日常經營管理上也給員工兩種培訓:壹種是基本業務操作和生產技術培訓;二是公司獨有的“松下精神教育”,每隔壹個月,員工會在所屬的小組和部門進行10分鐘的演講,闡述公司的精神價值觀,了解公司整體的組織意識,非常成功地將員工目標與企業目標融合在壹起。
案例研究:
1.經濟組織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通過正常的生產活動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且還創造文化效益,即引導整個社會在積極、健康、綠色的生活道路上前進。人的教育和培養是創造文化效益的核心工作。松下幸之助倡導的“七種精神”(實業報國、光明磊落、親如壹家、奮發進取、謙恭有禮、適應同化、感恩感恩)都是在努力有意識地塑造員工的精神和心靈。這種正面教育體現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也讓作為內部公眾的員工在被熏陶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組織的苦心,在心中樹立了良好的組織形象。
2.松下公司將“松下精神教育”作為每月壹次除工作技能培訓外的常規培訓的重要內容。精神教育的常規化避免了壹曝十寒,在積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具體操作方式是員工在團隊中發表演講,闡述公司的精神價值觀。這種以員工為溝通主體的“教育自己”的方式,對內化價值觀有很大的作用。長期的堅持會讓員工的價值觀和公司的價值觀壹致,員工的個人目標也會逐漸和組織目標重合。凝聚力本質上是目標的統壹。
3.案例見教材194頁。
研究消費者需求,善於引導消費者,創造需求。
幾年前,廣東格蘭仕公司研發生產了壹款可以和世界名牌產品比肩的微波爐,價格只有它的壹半。但是,他們並沒有急於搶占市場。而是先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借助媒體的力量,在全國範圍內對微波爐的使用特點、產品優勢、維護保養知識進行了詳細系統的介紹,並整理出500多份微波爐食譜,詳細介紹了微波爐的烹飪技術。我們還派出“格蘭仕小姐”在各個市場進行現場演示,甚至通過觀眾熱線、咨詢電話等方式與客戶進行深度溝通。,使微波爐這壹新產品迅速被人們熟悉和接受,格蘭仕微波爐不僅在國內市場份額穩步上升,還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案例研究:
1.消費者和組織的關系就是投入和產出的關系。組織從消費者那裏獲得人、錢、物(即消費者對組織的投資),經過自己的生產,產品輸出給消費者。消費者接受產品,就會不斷對組織進行投資,組織不斷輸出,形成良性循環,組織才能生存發展。如果組織的產品被消費者拒絕,消費者就不會繼續對組織投資,組織就無法生存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組織生存和發展的命運都掌握在消費者手中。因此,消費者是所有組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這裏的消費者是廣義的消費者,指社會組織服務對象的總和;同樣,這裏的產品也是廣義上的產品,指社會組織能夠提供給消費者的任何滿足感;顯然,社會組織指的不僅僅是企業。
2.對於企業而言,處理消費者關系的出發點是發現、發掘和引導消費者的需求,比競爭對手更快、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絕大多數消費者盲目購買,就是沒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尤其是新產品剛剛上市的時候。這為企業提供了引導消費需求的廣闊舞臺。格蘭仕在已經研發出壹款廉價微波爐的時候,並沒有急於將產品“推”給消費者,而是通過廣告、制作菜譜、現場演示等方式,讓消費者了解、熟悉、欣賞這款新竈具的優點,最終借此優勢“拉動”產品,完成購買行為。這是對消費需求的發掘和引導。
3.其他社會組織在創造自己的產品並輸出給大眾的時候,也要認真考慮產品滿足什麽需求,大眾是否認同這種滿足,如果不認同,應該采取什麽措施來引導大眾的需求。
4.案例見教材195頁。
堅持壹貫的服務
美國卡波特公司(北美機械制造公司)在其廣告中稱:“任何購買我們產品的客戶,無論在世界哪個地方,需要更換備件,我們保證48小時內送達。如果它被延遲,我們將免費給妳產品。”他們說話算數,有時甚至會為了壹個只值幾十塊錢的零件動用直升機,成本高達幾千塊錢。正是因為其出色的商業信譽,公司才能經營50多年,日益繁榮。
案例研究:
1.組織形象最基本的要素是誠實。壹個不被公眾信任的組織是無法在公眾心目中樹立良好形象的。誠信不屬於技能範疇,誠信體現的是組織的個性。要在公眾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誠信是基本前提。基於謊言的所謂“形象”壹旦被揭穿,就會“忽如壹樓,燈火闌珊”,徹底顛覆組織。所以,誠信與否,從某種意義上說,決定了組織的生死存亡。
2.北美機械制造公司堅持守信,寧願付出巨大的代價,也要踐行“48小時內將需要的零配件送到世界任何壹個地方”的承諾,在消費者心目中有著良好的口碑,這讓它繁榮了50年,可見誠信的力量。
5案例見教材195頁。
社會組織不得不關註媒體的“態度”
1974 165438+10月,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副總裁給《紐約時報》寫信,指出在過去的兩年裏,《紐約時報》曾刊登了20篇紐約州司法部起訴美孚公司的報道,其中10登在頭版。事實上,其中兩項被州法院駁回,但《紐約時報》沒有進行任何報道。此後,美孚公司反過來向法院起訴紐約司法部。結果紐約時報還是沒有報道。“為什麽美孚被指責是新聞,美孚卻指責別人不是新聞?”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案例研究:
1.媒體是壹個非常特殊的公眾。它不僅是組織的公眾,也是組織與其他公眾之間的橋梁。在這座橋梁上,媒體扮演著“把關人”的角色。它利用自己擁有話語權的優勢對信息進行切割和篩選,並將切割和篩選後的信息傳達給公眾,讓公眾基於切割和篩選後的信息形成對該組織的印象。對於組織來說,真的是“壹言興邦,壹言喪國。”特別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分工的細化,大多數人不得不通過媒體來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並逐漸接受由媒體切割的信息所構建的虛擬環境為現實環境。這就是媒體影響輿論的過程。美國美孚公司的經歷就是這個問題的典型證明。
2.美國美孚公司給《紐約時報》寫道,“為什麽美國美孚公司被指控新聞,美孚公司卻不被指控別人?”想解釋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的感覺值得同情,但基本行不通。因為任何媒體,任何媒體從業者,都會根據自己特定的價值觀、審美觀、道德觀來充當“守門人”,“世界觀是掩蓋不了的。”他們掌握著話語權,通過對信息的切割和篩選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3.如果妳明白了以上兩點,妳就明白了媒體公眾的重要性。現代社會組織必須重視與媒體的良好關系,與新聞界長期保持聯系,及時向媒體提供信息,真誠相待,避免沖突。
第12章案例分析
案例1:2003年非典疫情危機中,信息傳播失真現象普遍存在。以廣州的情況為例:2002年6月5438+065438+10月廣東出現首例SARS患者。直到2003年2月8日,“廣州發生致命流感,春節以來多家醫院死了幾個病人”的消息才開始悄悄傳開。短信和口碑傳播是這個消息的主要傳播渠道,恐懼在這個時候開始滋生。此時,人們期待的官方信息始終沒有出現,但2月10日上午,有媒體隱約報道,廣州患“感冒”和“肺炎”的患者最近有所增加...2月10日中午,南方網謹慎發布官方信息:廣東省部分地區出現部分“非典型肺炎”病例,主要預防措施包括:保持空氣流通、食醋熏蒸、勤洗手、謹慎接觸患者。
隱藏的恐懼終於爆發了:壹時間,大半個廣州都在動。“買藥了嗎?”還有“妳買醋了嗎?”成了廣州人的開會用語。板藍根和抗病毒藥物成了哄搶的對象。從2月10開始,同樣的場景幾乎同時出現在北京、武漢、長沙、海口等全國各大城市。板藍根、抗病毒藥物和白醋賣得很好。
2月11日,廣州市政府和廣東省衛生廳分別就非典恐慌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主要說明了確實存在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毒,並公布了患者人數。共305例,其中廣州226例,醫護人員感染105例。在新聞發布會上,政府官員和傳染病專家承認,疾病的來源和原因尚未分離,病原體的鑒定尚未得出明確的結論。目前為止還沒有特效藥治療,臨床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此外,專家還介紹了壹些預防措施和該病的特點。雖然這些情況都不是什麽好消息,但通過這次電視直播的新聞發布會,廣州市民對非典型肺炎的認識也逐漸清晰起來。
但由於溝通中諸多因素失控,發布會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壹位廣州市民說,“2月11日,廣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電視直播。大家都離開工作崗位去看電視,恐慌情緒開始緩解,但還是有人不相信死亡數據。晚上,當我回到家,我打開電視看新聞。壹位醫生在接受當地電視臺采訪時說,我們醫院已經治療了十幾個病人,治愈率為99%。這個病不可怕’等等。我就納悶了:十幾個病人怎麽能算出99%的治愈率?這真的讓我害怕。當我感覺到我的身體時,我立即感到喉嚨痛和手臂痛。看看藥,包括環丙沙星和感冒膠囊,馬上做幾片,按最大劑量吞下去。”
個案分析
1.公民與政府關系的實質是納稅人——所有者與公務員的關系。政府有義務向人民報告自己的決定和行動,有效的行政管理需要公眾的參與和支持。在現代民主制度下,人們有權了解社會生活和政府行為。這使得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加強,政府公關的必要性更加突出。公共關系在完成政府職能和穩定社會秩序方面起著非常突出的作用。
2.政府公共關系的特征包括主體的權威性、客體的復雜性和傳播的優越性。上述案例展現了壹場典型危機中主流信息缺失的癥狀:公共媒體信息溝通不暢導致公眾對疾病的無知,使得非正常渠道的信息私下傳播和交流,必然導致錯誤解讀,甚至誤傳,造成社會失序甚至失控。而及時充分的信息處理顯然可以化解危機。
3.政府應建立和完善新聞發布制度,通過主流渠道與公眾溝通。
案例二:80年代,天津市政建設跟不上,人民生活有很多實際困難。“車沒走快,自來水腌菜,臨時設施沒拆快。”人們意見很大。市政府決心為群眾辦實事,壹件壹件解決落實,承諾的事壹件兌現。1983年,首次為市民辦了10件實事。從1984開始,每年堅持為城鄉百姓辦民辦項目20年,到1989,已經辦了130個項目。如新建或改建房屋3000萬平方米,是解放後前30年房屋總數的3倍,使壹半以上的家庭改善了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歷時兩年完成民用氣化工程,使民用烹飪煤氣化普及率全國第壹;歷時壹年零四個月,完成了震驚中外的引灤入津工程,壹掃天津人喝鹽水的歷史;新鋪設城市道路2137公裏,建成由10座立交橋和中環路外環組成的“三環十四射”城市道路網。廣大人民群眾對市政府和市領導的滿意度為92-99.4%,形成了思想和諧、政府和諧的社會政治局面。
個案分析
1.本案體現了完善公共行政服務、樹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政府公關思想。政府公關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政府的威信和聲譽,增強政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增強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和好感,樹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政府要樹立良好的形象,就要多做實事,取信於民,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到具體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