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求止咳嗽的方法,尤其是睡覺躺下的時候特別辛苦!!

求止咳嗽的方法,尤其是睡覺躺下的時候特別辛苦!!

陳皮、枇杷葉、羅漢果、甘草都是很好的藥梨加冰糖 咳嗽,中醫有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之分,外感咳嗽多為起病急,病程短。外感咳嗽的中成藥應用有寒熱之分。癥狀壹:咳嗽咳痰,痰稀色白量多,並伴惡寒無汗、頭痛、骨節酸痛、鼻塞、流清涕,或有發熱等。 辨證分型:風寒咳嗽 用藥:選用通宣理肺丸、蛇膽陳皮液 功用:前者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於風寒外感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癥。後者順氣止咳,溫肺化痰;用於感冒、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喘、痰多等癥。 癥狀二:咳嗽不爽,痰黃或黃白而稠,伴身熱,汗出不退,微惡風寒,頭痛鼻塞,口渴咽痛或聲音嘶啞等。 辨證分型:風熱咳嗽 用藥:選用川貝枇杷糖漿、急支糖漿。 功用:前者清熱宣肺,化痰止咳;用於感冒咳嗽及支氣管炎。後者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用於急性支氣管炎、感冒後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等呼吸系統疾病。 癥狀三:幹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咳痰不爽,或痰中帶有血絲,咳甚則胸痛,伴有咽幹鼻燥,或咽喉癢痛,惡風發熱等。本型咳嗽多發生在秋季。 辨證分型:風燥咳嗽 用藥:選用枇杷葉糖漿 功用:清肺潤燥,止咳化痰;用於肺熱燥咳,痰少咽幹。 內傷咳嗽多為久病,常反復發作,病程長,並常伴臟腑功能失調癥狀,屬邪實正虛。多見以下三型: 癥狀壹:咳聲重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晨起為甚,伴有胸悶脘痞,胃納不振,神疲懶言,頭身困重,大便時溏等。 辨證分型:痰濕阻肺 用藥:選用半夏糖漿、桂龍咳喘寧膠囊。 功用:前者止咳化痰;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所致的咳嗽痰多。後者止咳化痰、降逆平喘。用於痰濕阻肺復感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痰澀涎盛等癥。 癥狀二:見咳而氣急,痰多色黃質稠,甚或痰中帶血,伴有口鼻氣粗,口苦咽幹,或咽痛,或胸悶等。 辨證分型:痰熱壅肺 用藥:選用蛇膽川貝口服液。 功用:清肺,止咳,除痰;用於肺熱咳嗽,痰多。 癥狀三:多見於長期反復咳嗽或伴喘息者。遇冷或勞累後咳嗽發作或加重,咯痰無力,易感冒。 辨證分型:肺腎虧虛 用藥:選用金水寶膠囊。 功用:補益肺腎,秘精益氣;用於肺腎兩虛,精氣不足所致的久咳虛喘,神疲乏力等。 另外,對咳嗽患者如何自選中成藥提幾點建議: 1、中醫將咳嗽分為很多類型,重要的是要弄清自己的咳嗽癥狀如何?如咳嗽是否有痰?咳痰是什麽顏色?咳嗽痰量多少?有無惡寒發熱?等等。 2、購藥時應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了解註意事項。如,孕婦慎服肺力咳、半夏露,糖尿病病人禁用急支糖漿、川貝枇杷膏,高血壓病人慎用含麻黃的藥物如通宣理肺丸、半夏露,脾虛便溏者不宜服用鮮竹瀝。含有罌粟殼的鎮咳藥主要用於長時間比較劇烈的頻繁幹咳者,不適用於急性咳嗽,更不宜長期應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司機、年老體弱者等群體應慎用,或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3、咳嗽是壹種臨床癥狀,可見於多種疾病,如果自行購藥服用三天無效,或者在服藥期間出現咳嗽加重、發熱、胸痛、咯血等現象,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不可盲目更換藥物或自行加大服藥劑量。 4、40歲以上且長期大量吸煙者,出現刺激性嗆咳,或咳嗽、咯血,應到醫療條件較好的醫院系統檢查,不要自行購藥治療。 咳嗽咳嗽此為肺部疾患的主要證候,可見於多種疾病中。正如《黃帝內經》裏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也就是說,咳嗽雖然主要是肺經的病,但與其它臟腑都有關系。臨床上常用的治療咳嗽的較為有效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方壹]紫蘇、杏仁、生姜、紅糖各lO克。將紫蘇與杏仁搗成泥,生姜切片***煎,取汁去渣,調人紅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2--3次飲用。本方散風寒,止咳嗽,對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有效。[方二]苦杏仁6--10克,生姜3片,白蘿蔔100克。上藥打碎後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可加少量白糖調味,每日1劑,分次服完。本方散寒化痰止咳,適用於外感風寒咳嗽。[方三]橘紅60克,生姜30克,蜂蜜250克。先將橘紅,生姜二味用水煎煮,15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取煎液3次,合並煎液,以小火煎熬濃縮,至稠粘時,兌人蜂蜜,至沸停火,裝瓶備用。每日服3次,每次3湯匙。本方散寒溫肺,化痰止咳,適用於風寒咳嗽[方四]生姜10克,飴糖適量。將生姜洗凈,切絲,放人瓷杯內,用滾開水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再加人飴糖適量,代茶頻頻飲服,不拘時間和次數,無須出汗。本方適用於風寒咳嗽。[方五]蔥白5—10節,淡豆豉10克,蘇梗或陳皮3克,紅糖適量。將蔥洗凈,取蔥白,與淡豆豉、陳皮等人砂鍋***煎取汁,再調入紅糖。日分數次,酌量飲用。本方適用於風寒咳嗽。[方六]鮮橄欖4枚,冰糖15克。將橄欖洗凈,劈開加入冰糖和適量的水,煎到出味,壹次或分次溫服。本方清熱止咳,適用於風熱咳嗽。[方七]金銀花20克,薄荷5克,蜜糖少量。先煎銀花,取汁約2小碗,藥成前,下薄荷約煎3分鐘,貯瓶內,分次與蜜糖沖勻飲用。本方適用於風熱所致咳嗽。[方八]潔凈絲瓜花10克,蜂蜜適量。將絲瓜花放入瓷杯內,以沸水沖泡,蓋上蓋溫浸10分鐘,再調人蜂蜜,趁熱頓服,每日3次。本方適用於風熱咳嗽。[方九]蛤蚧數只,蜂蜜30克,鮮蘿蔔適量。將蛤蚧焙幹研末,每次取蛤蚧粉6克,用蜂蜜、蘿蔔煎水沖服。本方養陰清肺,適用於火燥傷陰的幹咳。[方十]百合(鮮良者)、枇杷(去核)、鮮藕(洗凈,切片)各30克。將百合、枇杷和藕片合煮汁,調入適量白糖,若冰糖更好,代茶頻頻飲。本方適用於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方十壹]黃梨適量,飴糖若幹。將黃梨去核,搗汁,與飴糖合並煎膏,每服2湯匙,日3次。本方清肺化痰,潤肺止咳,適用於肺燥咳嗽。[方十二]川貝母6--12克(如用川貝母,則用3---6克),蜜糖約15--30克。將川貝母打碎,與蜜糖同置燉盅內,隔水燉服,1次服完。本方適用於肺燥咳嗽。[方十三]橘皮15--20克(鮮者30克),粳米50---100克。先把橘皮煎取藥汁,去渣,然後加人粳米煮粥,或將橘皮曬幹,研為細末,每次用3—5克調入已煮沸的稀粥中,再同煮為粥。本方順氣,化痰,適用於痰濕犯肺之咳嗽。[方十四]小排骨500克,白果30克,調料適量。將小排骨洗凈,加黃酒、姜片、水適量,文火燜1.5小時。白果去殼及紅衣,加入湯內,加鹽調味再煮15分鐘,加味精調勻,並撒上青蔥末。本方止咳平喘,適用於痰多咳嗽氣喘。[方十五]廣柑、白糖各500克。將廣柑去皮核,放小鍋中,加白糖250克,腌漬1日,至廣柑肉浸透糖,加清水適量,文火蒸至汁稠,停火;再將每瓣廣柑肉壓成餅,加白糖250克,拌勻倒盤內,通風陰幹,瓶裝,每服5—8瓣,日3次。本方理氣燥濕化痰,適用於痰多咳嗽之犯肺證。[方十六]黃芩、鮮生地各30克,粳米50克。將二藥加水適量煎煮1小時,撈去藥渣,再加淘清的大米適量,煮爛成粥,1日內分頓連續食用。本方清火補陰,適用於肝火犯肺之咳嗽。[方十七]山梔子9克,杏仁10克,桑白皮12克,豬肺200克。先將豬肺切成片狀,用擠洗去豬肺氣管中的泡沫,與山梔、杏仁、桑白皮壹起放入瓦堡內加水堡煮,飲湯食肺。本方清肝火,補肺陰,可用於肝火犯肺之咳嗽。[方十八]法半夏、旋復花、海蛤殼、淡竹茹、陳皮、代赭石、川黃連、桑葉、茯苓、海石粉、炙草各60克。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本方取自清代老中醫張千裏醫案,功能瀉肝平肺,降氣化痰,適用於肝火犯肺之咳嗽。[方十九]柴胡、半夏、人參、生姜、鱉甲、橘梗、枳實、檳榔、吳萸各150克。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本方出自《浙江中醫學院學報》,功能疏肝解郁,下氣止咳,適用於肝郁所致之咳喘。[方二十]玄參、麥冬各60克,烏梅24克,橘梗30克,甘草15克。上藥揀去雜質,幹研後***研,混勻,分裝,每代18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服1代,日2次。本方清肺化痰,適用於燥咳痰少。[方二十壹]梨、生姜、白蜜各適量。梨、姜分別取汁後混合,加白蜜調服。本方潤肺清熱,適用於肺燥咳嗽。[方二十二]豬肺1具,豬肚1個,肥公鴨1只,北沙參、白術、冬蟲草各30克,肉桂3克,生姜60克。將豬肺、豬肚沖洗幹凈,公鴨去毛及內臟,洗凈,諸藥調勻,分別塞入豬肚、豬肺管和鴨腹內,三物同時下鍋,加水,燒沸,文火燉4個小時,至爛熟將三味分別盛人碗內,慢慢食用。本方適用於脾肺俱虛之咳嗽。[方二十三]紅蘿蔔 200克,紅棗12克,加水3碗,煮取1碗,1日,1劑,隨意飲用。本方理脾肺之氣而止咳。[方二十四]落花生45克(不去紅衣),懷山藥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花生、山藥搗碎,後與粳米相和煮粥,候熟,人冰糖調勻,佐餐食。本方適用於脾肺皆虛之久咳。[方二十五]甜杏仁100粒,核桃肉、豬板油、飴糖、蜂蜜、生姜汁各120克,鮮梨汁250克。前二味***研細末,豬板油切塊,下鍋炸油,去渣留油,下杏仁、核桃肉末炸炒,至油被吸盡,放人梨汁、姜汁,炒勻,人飴糖、蜂蜜,炒至水汽末全盡,起糖泡,香氣四溢。每服1湯匙,日1次,白開水調下溫服。本方益腎補肺,適用於肺腎雙虛之咳。[方二十六]杏仁、胡桃肉各15克,粳米50克。先搗杏仁,水磨濾汁,取汁和胡桃肉、粳米同煮粥。本方補腎舒肺,適用於肺腎不足的咳喘氣喘。[方二十七]桂枝、附子、熟地黃、山茉萸、山藥、茯苓、丹皮、澤瀉、人參、胡桃肉、生姜。水煎眼,每日1劑,分2次服。本方益肺補腎,納氣止咳,適用於肺腎氣虛所致咳嗽。[方二十八]黃芪、黨參、白術、炙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各7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本方為《脾胃論》補中益氣湯,功能健脾補肺,理氣化痰,適用於脾肺俱虛所致之咳嗽。[方二十九]沙參、麥冬、玉竹、桑葉、甘草、天花粉、生扁豆各40克。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本方為《溫病條辨》中的沙參麥冬湯,功能養陰清肺,化痰止咳,適用於肺陰虧耗所致的咳嗽。[方三十]黃芩、山梔、橘梗、麥冬、桑白皮、貝母、知母、瓜蔞仁、橘紅、茯苓、甘草各60克。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本方清肝瀉火,潤肺化痰,適用於肝火犯肺之咳嗽。[方三十壹]清炙麻黃6--9克,生石膏20---30克,杏仁、甘草、黃芩、浙貝各6--9克,魚腥草20---30克,細辛、玉桂(後人)、紫菀、款冬花、炙把葉各6--9克。先用凈水浸濕,水高於藥面1寸,1小時後煎藥。石膏先煎半小時,後人群藥,玉桂最後放人5分鐘後即停煎,取藥汁1碗,溫服。隔6小時再煎,亦取藥汁1碗溫服。藥量可根據患者年齡、體質酌情加減。每日1劑。本方為上海著名中醫顧銘浩驗方,功能宜肺化痰止咳。用於外感初起,邪人肺經,痰阻氣道,清肅失靈,咳嗽劇發,痰稠色黃,早晚發作更甚,看似痰熱阻肺,實則寒氣內伏之證。[方三十二]幹絲瓜花10克,蜂蜜適量。絲瓜花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沖泡,溫浸10分鐘,再調入蜂蜜。趁熱頓服,每日3次。適合用治肺熱咽痛、咳吐黃痰、喘息、胸痛等癥。絲瓜花甘苦寒,清肺熱為長,兼清熱解毒。臨床適用於急慢性咽炎、鼻竇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癥。[方三十三]四角蛤500克,火腿肉片、清水筍片各50克,鹽、酒、麻油、肉湯。四角蛤洗凈後,置面盆內,以開水沖過,剝殼取肉,去雜洗凈。將蛤肉、火腿、筍片同時人油鍋中煸炒幾下,烹入料酒,註人肉湯,加鹽,煮至蛤肉熟爛淋上麻油即成。此湯以鹹寒滋陰、利尿、化痰、軟堅散結的蛤肉配竹筍調制而成。竹筍,《本草綱目》稱之有“消渴、利水、益氣、化熱、消痰,爽胃”的功效。故此湯常可作為瘰癧(淋巴結核)、癭瘤、消渴、痰咳以及肺結核等病的食療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