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氣溫而言,還沒到夏天最熱的“三伏天”。現代人會躲在空調房裏乘涼避暑。那麽,八九十年代沒有空調,農村的人是怎麽過夏天的呢?
第壹,在巷子裏吃飯。
幾十年前的農村,夏天沒有空調,也就是條件好壹點的可能有個電風扇,大部分農民都沒有這些電器在家納涼。
家裏勞動力回來,就該吃飯了。每個人都會端著盛著米飯和蔬菜的碗,離開悶熱的房子,到村裏的小巷裏,在自然的涼風中吃飯。
記憶中,老家門前的巷子到了飯點,鄰居們都端著碗或蹲或坐在自家的小凳子上吃飯,壹片熱鬧。大家邊吃邊聊村裏的壹些趣事。
那時候的人感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近。那時候大家的生活都比較窮,但是覺得能吃飽。壹起吃過飯後,他們會感覺好很多。
那時候農村人會覺得在家吃飯沒意思。大家在家裏壹起吃飯聊天,在外面吹吹涼風,是壹件很美好的事情。
所以那段時間的夏天,農村人幾乎不在家吃飯,大人小孩都是端著碗出去吃。
第二,大樹下乘涼也不錯。
以前農村沒有空調給人降溫,但那時候人們也不覺得很熱。其實那時候氣溫很熱,但是那時候農村還沒有水泥路,大部分都是泥路。
樹也多且高。夏天,到處都是陰涼的地方。
那時候經常能看到農民坐在從地面伸出的樹根上,或者坐在自家的小板凳上,周圍都是樹乘涼。
老人和老人說話,年輕人和年輕人說話,有時候會有小孩子在家人身邊爬來爬去,逗得大人哈哈大笑。
三、西瓜解暑
幾十年前,農村沒有空調,電風扇也很少,但西瓜並不短缺。那時候西瓜又大又甜。去農活之前,妳把壹個西瓜扔到井水裏,冰鎮了很久。回來拉起來的時候應該不會太涼。咬壹口,清涼甘甜,任何暑氣都煙消雲散。
那時候,夏天的晚上,有些村子裏可能會有露天電影,有些農民會捧著涼涼的西瓜,咬壹口西瓜看電影。真的是壹天的疲勞。
第四,遊泳解暑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不缺河流或池塘,尤其是壹些山區農村。尤其是雨後,這些地方都積滿了水,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成群結隊地跳進去戲水,壹些成年男子會壹頭紮進去避暑。
雖然沒有像現代遊泳池那樣的各種娛樂設施,但在小溪和池塘裏抓蝦和魚,踩蓮藕還是很有趣的。
五、涼席
在過去的農村,解暑的壹個寶貝是竹床。
竹床,從名字就能看出來,壹定是用竹子做的,尤其是在當時的南方。竹床是農村地區家家戶戶必備的避暑神器。
竹床很輕,可以很容易地移動到其他地方。睡在上面又酷又實用。
那時候南方農村,每到傍晚,很多家庭都會把竹床搬出去,或者搬到自家院子裏,或者大樹下。有時他們可以看到外面有壹排十多張竹床,每個人都悠閑地躺在竹床上,乘涼,與鄰居交談。也很壯觀,歡聲笑語的場面回憶起來真的很開心。
六、手搓涼粉
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現在可以回憶起在自行車上用白色泡沫盒賣冰棍的畫面。那時候冰棍壹毛錢,還可以用酒瓶換。
雖然不貴,但當時農村人的生活條件基本都很差,家裏舍不得給孩子買。
只需要采摘新鮮的葉子和野果,然後在家裏做冰粉。味道很好,涼涼的,很好吃,不比當時的冰棍差。
而且真的是純天然的,沒有任何添加。現在回想起來,很難嘗到那種滋味。
總結:
我國的勞動人民真的很智慧,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自己的智慧。在那個沒有空調的年代,人們也有各種方式安全度過炎熱的夏天。
現代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雖然現在有了比以前更好的解暑工具,但那時候的回憶也很珍貴,很有趣。我相信未來的生活會更好,人們的生活條件會更先進,更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