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壹天壹天的過去,我們沒必要回避這樣的節日。相反,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什麽樣的玩笑是合適的,不會讓父母生氣。
記得廈門有個學霸“熊海子”假扮老師,出了壹套模擬試卷。他居然騙了壹大群學生,無論是格式還是內容都達到了高度的相似,還差點騙了老師。
想讓孩子體驗愚人節的快樂,不妨這樣生活:1.diy小技巧,玩笑適度。
愚人節有很多惡作劇玩具。不妨買下來給孩子玩,但家長首先要看危險程度和被騙對象的能力。有動手能力的家長可以和孩子壹起做壹個惡作劇玩具,既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又能提高動手能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讓孩子在壹瓶飲料中加入壹些“香料”。當孩子說出壹些不恰當的話,比如“墨水”,我們可以提醒他這樣做的危險。並告訴他可以放“糖”和“醋”之類的東西。這樣,孩子不僅掌握了這個度,還享受到了其中的樂趣。
迎合節日氣氛的小謊言是允許的。
引導孩子說謊,其實可以在壹定程度上培養他的想象力。媽媽們可以讓寶寶打壹個惡作劇電話,讓爸爸去某個地方找媽媽。不要告訴爸爸真相,直到他被愚弄。在這個過程中,壹定要明確告訴孩子,撒謊的目的是為了迎合節日氣氛,不能開太多玩笑,比如說發生了什麽事。看到當事人被騙後,要及時發現謊言。
講述經典童話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妳可以在這壹天給孩子講這個故事,告訴他愚人節的意義是為了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創造快樂而存在的,而不是因為謊言是好東西。
那麽為什麽孩子通常會撒謊呢?認知不完善:學齡前的孩子還是片面的,所以有時候並不難分辨是自己的想象還是現實。
競爭精神:不服輸的競爭精神可能會讓孩子在和妳聊天交流時誇大壹些事實。比如今天的比賽,妳的孩子其實跳了20次,但是比第壹次差了1次,所以孩子回家後告訴妳他跳了20次,得了第壹名。知道真相的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第壹名是有價值的,但未能獲得第壹名的孩子也是偉大的。
逃避懲罰:有些家長可能制定了很多規則。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之後,為了逃避懲罰,就會撒謊。這時候家長就要考慮規則是否得到孩子和家長雙方的同意,懲罰方式是否合理等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