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古代僧人在光頭上烙上疤痕這種習俗的由來是什麽?

古代僧人在光頭上烙上疤痕這種習俗的由來是什麽?

至於它的起源,根據譚旋對中國僧侶亂倫的考證,據說始於至元二十五年(1288)。薩滿智德在金陵天西寺方丈時,與七人授戒,頂端焚香,意為終身誓約。此事逐漸演變成壹種套路。中國後世的佛教徒常常以此來表達他們的信心,燃燒僧侶的傷疤成為鑒別他們是否受戒的方式。但是,這不是佛教體系,而且是中國特有的,其他國家沒有的。

環疤也叫香疤。指佛教徒為了脫戒而燒香留下的疤痕。他的行為是基於或衍生於以生命換取支持的觀念,或者是基於脫離自我。燒環疤也叫‘燒香疤’,燒香疤的數量壹般是壹、二、三、六、九、十二。十二點表示是戒律中最高的“菩薩戒律”。在家裏,很多人在菩薩戒日前夕在手腕上燒傷疤痕。和尚的傷疤大多燒在頭上。

起源

《梵天經》四十八光戒第十六條說:“若焚身、臂、指;不燒身、不燒臂、不燒指供養諸佛,就不算出家。"

大佛之首《楞嚴經》卷六說:“是壹個和尚,決定修三昧,使他在如來之前,燒壹燈,燒壹指,在身上燒香。我說這是因為人們沒有債務來立即支付。”

又是北京報?《藥王菩薩之術》壹書說:“眾生皆喜見菩薩焚身抱臂供養諸佛。”

從這些詩句的內容來解釋,焚身有兩層意思:壹是用來表示至高無上的擁護;第二,為了消除業障。至於燃燒的位置,不限於頭頂,身體、手臂、手指都可以。

有些和尚頭上有壹些燒香留下的疤痕,這是漢傳佛教中和尚明顯的外在標誌,所以很多人誤認為所有和尚都應該燒香疤痕。在壹些播放唐宋故事的電影或電視劇中,出現在銀幕上的僧人都是壹本正經地“燒”著自己的傷疤,稍微有點佛教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覺得很可笑。

其實佛教是不燒疤的,佛教戒律裏也沒有在受教育者頭上燒疤的規定。所以除了漢朝的和尚,世界各地的和尚和中國的少數民族都看不到傷疤。即使是宋朝以前出家的中國漢族僧人,頭上也沒有傷痕。

燒疤的習俗據說起源於元朝。當時,壹位名叫智德的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崇敬。他講戒的時候規定每個受戒的人都要在頭上燒香,沙彌三香,和尚十二香,作為終身誓約。這樣壹個小小的發明,後來被悄悄傳播開來,代代相傳。這當然是有害身體的惡習,也是漢代佛教文化的土特產。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漢代佛教文化圈的壹點特色。簡單來說,“大眾信仰”比佛教發展後期由少數思想家(佛教徒)組成的“精英文化”具有強大得多的能量。發明燒香疤(俗稱“燒香洞”)的元僧智德,根本不是佛教徒,但他的這個小發明傳播之廣,影響之深,是慧能之後任何壹個著名高僧的學說都無法比擬的。

後來,焚戒被視為佛教中苦修的開始,逐漸適用於所有僧侶,並延續至今,成為世俗人眼中僧侶的標誌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