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小李村的歷史沿革

小李村的歷史沿革

明嘉靖時,小李村隸屬曲沃縣官莊鄉,稱小李。

在小李村村民趙連生經營的面粉加工廠的院子裏,有壹座現存的清朝雍正年間的墳墓,裏面埋葬著皇帝和秦如民。墓碑上記載:“公畏天之奇,字恰到好處。老祖宗怕了,交給邦利,為了公,為了祖宗……”。可見,清朝雍正時代以後的小李村,曾被稱為“小李莊”。

清朝光緒年間,小李村隸屬曲沃縣官莊裏,稱為東小李、西小李兩個行政村。

據小李村郭廷秀先生介紹,東小李村長期以來由“東約”和“西約”兩部分組成。在小李村的西邊,曾經有壹個“新莊”,很少有人住在那裏。

據小李村的石安邦先生說,上世紀50年代農業社會時期,我聽村民馮克新說,他在村西種壹小塊地的時候,發現了壹塊石碑。石碑上寫著“東裏村”。

民國十七年,小李村隸屬曲沃縣四區,稱董曉麗。西小麗屬於董曉麗村。孝裏有174戶,男性434人,女性389人。2000年,小李村有700戶3097人,耕地169.7公頃,人均收入2860元。

原來的小李村看起來像壹頭臥牛:村裏的高廟(王銘廟,又名冥府廟)是牛頭,村東的堡子鎮是牛槽,南門是牛臀,南城是牛尾,八角樓和黃帝廟是牛的前後蹄。

1958,曲沃縣秀惠河水庫地下水位普遍上漲。西小裏位於懸崖之下,因為潮濕而無法居住。它逐漸走向懸崖,與董曉麗融為壹體。西小裏原址多年前無人居住。

清朝時,孝裏村人秦廷賢寫了“和”字。副貢品任中書是遷司司長之壹,其次是徽州府。由於戰爭,惠州城被士兵摧毀。秦廷賢精心維修管理,壹年節省壹萬多元。同時,他支持社會風氣,杜絕誣告和送禮,受到徽州人的贊揚。

1926年,東孝裏人郭篤生(即後來的日偽曲沃總督郭聯清)自籌3000多銀元,在村西的廟裏創辦了粉川高級小學。

1946侯馬解放後,學校遷至侯馬路西完全小學。

19411二月,中共曲沃縣委決定以太茂公路為界,設立馬南、馬貝兩個區委。馬貝區委設在孝裏,邱於庭任書記。馬南區委設在程村,馬福安任書記。兩個區委的成立,促進了三個區黨組織的發展。1943年7月,根據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撤銷了馬南和馬貝地區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