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遊戲教案1任務1角色遊戲的概念和特點
壹,角色遊戲的概念
角色扮演是學齡前兒童根據自己的意願,借助真實或替代材料,通過扮演角色,運用語言、動作和表情,通過模仿和想象,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遊戲。也稱為象征性遊戲。它在孩子2、3歲時產生,在學前後期達到頂峰,逐漸被常規遊戲取代。
二,角色遊戲的特點
(壹)角色遊戲表征的特點
表征的本質是學前兒童表達意義——表達意義。
遊戲中這些“想象”出來的活動,對幼兒來說是非常“嚴肅”的。
自主性和創造性
角色扮演是學齡前兒童自己的遊戲。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興趣選擇題材、角色和素材,在遊戲過程中自由切換劇情和發展內容,讓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遊戲中得到充分體現。這些創意也是未來創意活動的種子。
(三)角色遊戲的社會性特征
角色扮演既是學齡前兒童對現實生活的體驗,也是學齡前兒童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模擬,往往包含了學齡前兒童對成人社會的壹些期望。
三、角色扮演對兒童發展的特殊意義(信息搜索)
(1)角色遊戲具有遊戲開發價值的唯壹性。
首先,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快樂,對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主動性和獨立性有重要作用。其次,在角色遊戲中,兒童獨特的想象活動為兒童的創造力和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促進了認知能力的發展。再次,遊戲中的角色扮演有效地促進了兒童的社會化進程,促進了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最後,在角色遊戲中,演講也得到了發展。
(2)角色扮演具有遊戲開發價值的全面性。角色扮演是兒童獲得動作、語言、情感、認知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綜合實踐活動,全面促進遊戲開發價值的實現。
問題:簡單描述壹下我理解的角色遊戲。
任務2角色遊戲的組織和指導
第壹,角色遊戲的組織
(壹)遊戲的準備
1.豐富學齡前兒童的生活體驗,增加對現實生活的印象,拓寬角色遊戲的內容來源。
2.提供合適的場所、設備和豐富的玩具、遊戲材料,為學齡前兒童玩角色遊戲創造物質條件。
3.提供足夠的自由時間,保證學齡前兒童角色遊戲的深入開展。
(二)遊戲的過程
1.觀察學齡前兒童在遊戲中的表現,為針對性教育提供依據。
2.觀察兒童遊戲活動,了解兒童真實遊戲水平,為評價和指導學齡前兒童遊戲提供依據。
3.根據各年齡段學齡前兒童的水平,掌握遊戲的主要環節,主要以間接引導的方法幫助學齡前兒童組織和開展遊戲。
在遊戲中,妳應該註意
1.以間接引導為主。
2.把握遊戲的主要環節,幫助學齡前兒童根據自身發展水平進行遊戲。大人要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意願提出遊戲的主題。
教師應該幫助學齡前兒童分配和扮演遊戲的角色。
(3)遊戲的結束
1.結束遊戲
(1)結束時間
教師應該在幼兒遊戲性質不低的情況下結束遊戲,這樣可以保持學齡前兒童繼續遊戲的積極性。學齡前兒童活動時長壹般為:小班5-10分鐘;中班15-20分鐘;大班需要25-30分鐘。
(2)結束的方式
“天黑了”“下班了”“關門了”結束遊戲。
(3)時間長的原因。
(1)壹個遊戲劇情長,導致時間長,比如《娃娃醫院》。
②學齡前兒童對遊戲的興趣很高,導致他們反復玩遊戲的時間很長。
整理
(1)老師主要是引導,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對學前兒童收拾玩具的要求是不壹樣的。比如小班可以把壹些比較大的東西收起來;中產階級可以把基本的教具放回原位;大班已經能對教具進行分類了。
(2)提出請求時,老師會在遊戲中扮演壹個角色,會有很好的效果。
評估遊戲
(1)小班可以由老師評價,讓學齡前的孩子簡單評價。主要是鼓勵和表揚學齡前兒童的壹種行為。
(2)教師和學前兒童可以參與對中大班的評價,可以提高學前兒童的分析能力,學習他人的優點,糾正自己的缺點,從而有助於遊戲質量的進壹步提高。
二、大、中、小班幼兒角色扮演的觀察與指導
(壹)小班幼兒角色扮演指導
小班幼兒的思維水平正處於從感性流動向直觀形象化過渡的階段。小班角色遊戲多為單人遊戲和平行遊戲。
(1)玩具的種類要少,同類玩具要多。
(2)教師要更多地參與遊戲過程,在平行遊戲和合作遊戲的引導下,通過角色之間的語言交流來引導孩子。
(3)教師在遊戲指導過程中要及時協調角色與現實的關系,減少現實的沖突對遊戲的幹擾。
(4)遊戲結束時應采用情緒評價,並帶領幼兒打掃場地,培養良好的遊戲習慣。
(二)引導兒童角色扮演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的孩子對角色最感興趣,但不善於只考慮個人意願分配角色,開始向同伴遊戲和合作遊戲發展。
(1)引導和鼓勵孩子自主提出話題,培養孩子自主協商解決矛盾的能力,正面提醒孩子培養集體意識。
(2)教師作為角色參與遊戲,增強兒童角色扮演的創造性和遊戲內容的新穎性。
(3)遊戲結束時,吸引幼兒參與評價,引導反思,培養觀察力和社交能力。
(三)大班幼兒角色扮演的指導
大班幼兒的角色扮演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關註的焦點是遊戲規則和角色扮演的逼真度。遊戲主題清晰獨立,角色扮演反思評價能力萌芽。
(1)采用更直接的引導方式,盡可能將現實生活的真實性引入遊戲,保持想象的合理性。
(2)引導孩子談判,獨立進行合作遊戲和解決問題,鼓勵自制有主題的玩具。
(3)引導孩子將外部言行與內部動機對齊,深化遊戲主題,更深層次地把握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
(4)遊戲結束時的評語,引導幼兒反思主題和內容的深刻性,及其心理活動,最終目的是使幼兒適應社會生活。
思考問題:
結合幼兒園見習或學前兒童角色扮演觀察活動,編寫學前兒童角色扮演指導方案。
任務3學前兒童角色遊戲的評價和設計
壹,學前兒童角色扮演的評價
遊戲名稱:班級:指導老師:觀察員:觀察日期:觀察時間:
學前兒童角色扮演能力評價表
角色遊戲教案第二部分先說餐廳的主要設施:廚師操作臺、原料儲藏櫃、餐桌、餐椅、冰箱、微波爐,這些都是通過硬件實現的。前四樣都是在園裏購買的,最後壹件是用廢紙箱改造的。來說說我和孩子的合作吧。
首先,告訴孩子們開壹家新餐館,並請他們幫助他們命名。按照民主原則,取名“小太陽餐廳”。
第二,讓孩子畫食譜,我會把它們打包,用保鮮膜包好,放進壹個書-菜單裏。有的畫自己喜歡的水煮魚和清蒸魚,有的畫糖醋裏脊,有的畫水果沙拉等。,可謂品種豐富。
第三,結合藝術活動,孩子們用泥塑制作麻花、包子、餃子、肉丁、螺螄卷等主食,以及西瓜、蘋果等水果,放在材料櫃裏。
4.讓孩子收集各種飲料瓶和酸奶瓶。我們做了鮮橙、冰紅茶、綠茶、露露等飲料。
其次,說說我的安排過程:
壹、布置餐廳環境:和小朋友壹起制作關於餐廳的各種圖片,包括廚師、招牌菜、小朋友畫的蔬菜水果等。餐廳的名字用地墊裝飾,使它看起來像太陽。
第二,做好各種半成品,放在材料櫃裏。如:麻辣燙、面條、布縫包子、餃子、辣椒等。
第三,放上用布縫制的小圍裙和頭巾,供服務員使用。
最後說壹下兒童遊戲的效果:如果妳很久沒有被孩子崇拜了,那就開壹個角色扮演區(中產階級)。我讓幾個小朋友演示遊戲的時候,他們都很開心,很好的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當然,隨著遊戲的結束,我們會放更多孩子喜歡的東西。
角色遊戲教案第3條活動目標:
1,願意扮演壹個角色和小朋友壹起玩。
2.學會用簡單的禮貌用語招待小客人。
3.懂得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遊戲。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保護自己。
5.通過活動學會玩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遊戲區:胖娃娃屋、瘦娃娃屋、角娃娃屋、強娃娃屋需要的遊戲材料。新發放的物資:四部自制電話,小衣服。
知識和經驗:孩子已經參加了洋娃娃的家庭遊戲。
活動流程:
(1)分享經驗
1,交流遊戲經驗:玩玩偶之家妳最喜歡誰?妳是做什麽的?
(老師根據小朋友的回答展示相應的照片)
2、交流生活發現:爸爸媽媽在家還會做什麽?
(老師展示孩子們收集的照片)
(2)提問,引入新的遊戲內容——小嘉賓就是嘉賓。
1.問題:寶寶家裏都是小業主,孩子想玩怎麽辦?
2.討論:如何招待小客人?如何做壹個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務:小嘉賓評選“文明家庭”。
(3)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角色,進入娃娃的家庭遊戲。
1,孩子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鑰匙”進入“娃娃屋”並發揮作用。
2、幼兒互相介紹自己,明確遊戲夥伴的身份。
(4)老師作為媽媽,帶領小客人參觀娃娃家。
重點引導:引導年輕的主持人積極熱情地招待客人。
活動結束:
聽音樂結束遊戲,選擇文明家庭。
1.主持人溝通:妳為嘉賓做了什麽?
2.客人選擇文明家庭。
角色遊戲教案4活動目標
1,讓孩子認識醫生護士的工作,認識幾種常用的醫療器械:聽診器、體溫計、輸液器、註射器。
2.教育孩子講衛生,預防疾病。
要準備的活動
幾種常用的醫療器械:聽診器、體溫計、輸液器、註射器。醫院標誌,白大褂。
活動過程
1,課前談心,引起孩子對醫院的興趣,提出遊戲的要求。
(1)生病了怎麽辦?去哪裏看病治病?
(2)誰看病?誰會關心病人?
(3)了解醫院的牌子,醫生的聽診器和體溫計,看如何使用。
2.讓3~5個孩子做遊戲,根據自己的意願分配角色(醫生、護士、病人)。
3.醫生護士戴上帽子,等病人進來,邀請幾個孩子來看病,鼓勵孩子勇敢的與醫生密切配合。
4.遊戲指導。
老師重點指導醫生按照壹定的程序“看病”。
(1)先掛號排隊患者。
(2)醫生熱情地問病人怎麽了。用聽診器仔細檢查病人。
(3)護士關愛病人,教育孩子不要把打針當成可怕的事情,理解護士的辛苦。
5、換角色,遊戲繼續,其他小朋友觀察,輪流進院遊戲。
6.比賽結束時,老師表揚了服務好的醫生和護士。
活動反饋
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對醫生護士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壹些醫療設備有了壹定的了解,對醫院對個別孩子的恐懼感也逐漸消除。在活動中,個別孩子總會忘記手裏的器械是幹什麽用的,老師會適當提醒。還有壹些孩子,即使打針是假的,也很害怕。通過這個活動,有的孩子覺得打針不是很嚇人。孩子們也通過這次活動加深了防病意識,目標基本達到。
角色遊戲教案5角色遊戲:醫院、影樓等。
壹.活動目標:
1,進壹步深化每個主題的內容,豐富遊戲,鼓勵孩子加強角色之間的關系,其他教案——中班角色遊戲。
2.培養孩子堅守崗位,使用禮貌語言進行交流,從而鞏固孩子文明的行為習慣。
二、活動準備:每個角色遊戲需要的玩具材料和替代品。
三、活動過程:
1.老師對昨天下午玩的角色遊戲進行了點評,並讓孩子們表達自己想再玩壹次的願望。
2.以談話的形式增強角色意識,強調要堅守“崗位”;並強調孩子要遵守遊戲規則。
3.分配角色:根據孩子的意願,老師要根據孩子的意願進行調整。
4、兒童遊戲,教師指導
(1)老師全面巡視了解兒童遊戲情況,重點指導醫院,提醒工作人員努力工作,禮貌待客。
(2)鼓勵角色和主題之間的交流。
(3)註重個別教育,鼓勵每個孩子參與遊戲,提醒個別孩子遵守遊戲規則。
(4)及時支持兒童產生的新主題。
5.遊戲結束了
(1)播放音樂提醒孩子收拾玩具。
(2)組織孩子評論角色之間的互動,是否堅守崗位。
角色扮演課程計劃6 I .目標:
1.玩主題遊戲,幫助孩子分配主要角色,並要求他們定義自己的角色。
2.學會從並排遊戲到小組遊戲結合遊戲開發,逐步培養孩子的集體性。
3.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要求他們在活動中友好相處。
第二,準備:
兩個娃娃屋:提供材料(圍裙,壹次性底盤)
醫院:提供材料(滴劑、紙藥片、處方、紙、筆、醫生帽)
食品店:提供材料(各種食物的空盒子)
小菜場:提供材料(自制蔬菜、秤、盤子)
小吃店:提供材料(揉皺的紙、盤子、泥瓦匠)
銀行:提供材料(硬幣)
理發店:
第三,流程
(1)小班的孩子去大班找好朋友,結對。
(2)老師要求遊戲,孩子協商分配角色。
(三)開始進入教師觀察和引導的角色
①觀察和了解孩子對玩具的興趣,使遊戲動作與角色產生關系。
②觀察孩子在遊戲中是否和大班孩子壹起進入角色。
(3)鼓勵孩子玩玩具,並使遊戲動作與角色產生關系,逐步建立角色意識,提高遊戲水平。
第四,評價遊戲
(1)說說遊戲裏怎麽配合,怎麽玩。
②教師總結
角色遊戲課程計劃7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遊戲,學習扮演角色,使用禮貌語言交流。
2.加強每個遊戲的主題和角色的聯系。
3.在遊戲中培養孩子最初的合作意識和對遊戲素材的創造性運用。
活動準備:
手鼓、小黑板、玩具鋼琴、紙張、運動玩具等遊戲用玩具材料。
活動流程:
1.通過談話引導話題,引導幼兒討論:幼兒園有哪些活動?老師經常和孩子們做什麽?
2、啟發孩子分配角色,先讓能力強的孩子當老師,再讓能力中等或差的孩子輪流當,不要讓能力強的孩子獨占“老師”這個角色。
3、提出遊戲要求:
(1)通過協商決定要扮演的角色。(2)比賽結束後,把材料整理好。
4、幼兒遊戲,教師觀察和指導
(1)專註指導幼師教孩子。(2)幫助幼師豐富遊戲情節。
5.整理遊戲資料,與老師和孩子分享遊戲經驗,評估遊戲情況。觀察和思考:
幼兒園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地方。我通過幼兒園的角色遊戲,創造性地表達孩子的生活。孩子們在遊戲中非常活躍,但他們在遊戲中仍然會遇到壹些問題。例如,孩子們在遊戲中爭奪角色。
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
問題1:孩子在遊戲中爭奪角色。原因:很多孩子都想演老師。
對策:遊戲前引導孩子自主協商分配角色。問題二:孩子只關心遊戲,忘記在遊戲中使用禮貌用語。原因:孩子的禮貌習慣不能隨意運用到遊戲中。對策:提醒孩子在遊戲中使用禮貌用語。
角色遊戲課程計劃8活動目標:
1,能正確反映角色的社會責任和角色之間的社會關系。
2.學會大膽地、創造性地選擇替代品和遊戲材料,學會根據幼兒的需求制作簡單的玩具,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讓孩子大膽地在群體面前表演和表達自己。
4.在活動中展現孩子可愛的壹面。
5.通過活動學會玩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麥當勞的設施和用品;工作人員的服裝和標誌;供兒童制作或替換的物品和材料。
活動流程:
首先,談壹談,回憶壹下上次的活動。
1.上周我們的角色遊戲介紹了什麽?
2.妳扮演了什麽角色?
3.妳在活動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有什麽問題?妳覺得可以怎麽解決?
第二,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角色分組扮演。
1,兒童獨立遊戲。
2.老師根據自己的經驗鼓勵孩子玩遊戲,並註意“工作人員”要熱情禮貌地為“顧客”服務,“顧客”要文明用餐,不能浪費“食物”。
3、引導孩子根據“顧客”的需求制作各種“食物”。
4.啟發“員工”及時整理、擺放餐廳內的各種“物品”,保持餐廳整潔。
第三,評論。
討論這壹局的情況和其中存在的問題,並對下壹局提出要求。
第四,結尾。
提醒孩子整理,分類,將各種物品擺放到位,進行場地整理。
角色遊戲教案9 I .情境分析
起初,大多數孩子對這種獨立的、操縱的遊戲感興趣,但遊戲的水平差別很大。不管有沒有上過幼兒園,性格開朗還是內向,都是影響遊戲水平的因素。經常發現,在大多數孩子興致勃勃地“操持家務”的同時,也有壹些孩子抱著娃娃在教室裏閑逛或者無所事事。有些孩子還沒有適應新的環境。當他們聽到“媽媽”這個詞時,他們甚至會哭...
另外,對於還在玩遊戲的孩子來說,有壹半左右的孩子有以下現象:在問正在餵娃娃的孩子時。”又問:“妳在幹什麽”?我在餵洋娃娃。又問:“妳是誰?”回答是:“我是張毅”。可以看出,這類孩子有打扮動作,但沒有扮演角色的意識。
解釋
以上這些遊手好閑,在遊戲群裏瞎轉悠的孩子,不能算是真正的遊戲。因為,壹般認為遊戲呈現的是積極的活動狀態,只有積極參與活動的人才是遊戲。另外,我們分不清現實中的自己和遊戲中的角色,說明孩子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角色意識,角色意識的出現要晚於角色行為。所以對於前者,老師要讓他們愉快地進行遊戲,激發角色行為。後者可以進壹步培養角色意識。
二、遊戲要求
1,學會做爸爸媽媽,激發角色行為,培養角色意識。
2.建立遊戲套路:正確使用玩具,愛護玩具。
三、比賽準備
1.提供的材料:搭建壹個梯子(1),壹個娃娃,若幹餐具;
(2)兩個人壹個娃娃,壹個大積木(桌子),兩個凳子(床),幾個餐具。
2.經驗豐富:(1)觀察爸爸媽媽平時做什麽;
(2)對話:爸爸媽媽是做什麽的?妳為妳的孩子做過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