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名 燒鑲貽貝 菜系 魯菜菜譜 主料 其它水產
做法 炸 味型 酥脆 成菜 熱菜
來源 中國名菜主料輔料
熟貽貝肉30克,雞蛋75克,味精3克,香油3克,瘦豬肉100克,料酒3克,濕澱粉20克,熟豬油750克,蔥姜末10克,精鹽5克,精面粉50克,清湯50克。
烹制方法
1、豬肉剁成細泥,加蔥、姜末、清湯、料酒、味精、精鹽、香油、蛋清攪成肉餡。
2、將貽貝入開水中氽透,撈出控凈水分,加精鹽、味精、料酒、香油腌漬,把肉餡均勻地逐個抹入貽貝肉縫內,然後沾勻精面粉。
3、蛋黃、濕澱粉調成濃糊待用。
4、勺內放油燒至八成熱,將貽貝逐個掛勻蛋黃糊下油內炸熟,呈金黃色時,撈出盛盤內即可。吃時外帶椒鹽。
工藝關鍵
1、豬肉泥打漿時,吃水不宜過多,避免漿泥過稀。
2、肉泥抹入貽貝肉縫內要嚴實,使貽貝顯得飽滿,否則造型不佳。
3、炸貽貝時,油溫以七八成熱為宜。油溫過高,上色過大,色澤不佳;油溫過低,易使貽貝脫糊、塌在油內。
風味特點
1、貽貝,俗稱“海紅”、“殼菜”,美稱“東海夫人”。其幹制品因曬制時不加鹽,故又名淡菜,屬瓣鰓綱、貽貝科,盛產於遼寧、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沿海地區,以浙江泗列島產量最高。它多生長在風浪不大,水流急暢的港灣或近海於潮線以下淺海,附著在岸壁浮標、註樁、錨纜、巖礁、堤壩、漁具或其他貝殼上。富含蛋白質、脂肪、糖等營養成分,有“海中雞蛋“之美譽,是壹種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較高的海產佳品。
2、食用貽貝,在我國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西漢初年的《爾雅》中就曾記載了“貽貝”的名字。到唐代,貽貝的幹制品“淡菜”已深受人們歡迎,並被作為貢品送進宮廷。《唐書·昌黎集》中有:“明州歲貢海蟲、淡菜、蛤、蚶可食之屬”的記載,可見其珍貴,難怪唐人有“雖形狀不典,而甚譽人”之說。
3、“燒鑲貽貝”為煙臺傳統名肴,它是將肉泥填入貽貝的凹陷處,經掛糊用油炸熟,色澤金黃,外香內嫩,深得食客青睞。
炒貽貝
特點 色彩鮮艷,味清可口,貽貝脆嫩
原料
貽貝肉250克,罐頭竹筍15克,蘑菇15克,水發木耳15克,油菜心15克,花生油35克,醬油15克,料酒10克,味精1.5克,澱粉15克,精鹽1.5克,辣椒面0.5克,大蔥5克,大蒜5克,生姜5克
制作過程
1、貽貝去殼,洗凈 2、竹筍、蘑菇和油菜封鎖切片;水發木耳撕成小片;蔥、姜、蒜去皮,洗凈,均切末 3、將貽貝、竹筍、木耳、蘑菇和油菜片分別用開水氽壹下,撈出 4、炒鍋燒熱,放入花生油,燒五成熱時,放入蔥、姜、蒜和辣椒面煸炒出香味,再投入貽貝肉、竹筍、木耳、蘑菇和油菜,翻炒後,用醬油、料酒、味精調好口味,淋少許水澱粉勾芡,燒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