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飲食各方面的比較;
食材:西餐只選用精細的部位和品種;中餐是任何可食用的材料。
食用油:西方橄欖油、色拉油;中餐,任何動物或植物油。
調料:西餐用進口植物調料;味精在中餐中被廣泛使用。
廚房:西餐像工廠;中餐煙熏火燎,汗流浹背。
取暖:西餐烤、扒、煮;中餐以油炸為主。
環境:西餐浪漫有品味;中餐簡單又吵。
餐具:西式的刀、叉、盤、勺互不交叉;中式快餐壹起吃容易交叉感染。
食物的成本:西餐較高;中餐低。
成本:西餐可以預測和控制,很容易單獨支付;中餐不可預測,AA制只能壹般。
調查結果:西餐不超標;中餐能量超過推薦量112.6%蛋白質脂肪超過推薦量2-3倍,碳水化合物低於推薦量50%。
後果:超重和肥胖相關疾病在中國呈上升趨勢。
但是,健康是由食材、烹飪方法和食用/搭配比例決定的,不能簡單用中餐和西餐來區分。
西餐包括不健康的炸/烤/扒肉和油膩鹹的配菜,還有健康的沙拉和全谷物主食。中餐包括不健康的油炸/紅燒/腌制肉類菜肴,以及健康的蒸/煮海鮮和蔬菜。
西餐中,廚師完全按照食客的要求煎烤,不加調料。調料在桌上,食客自己加。然而,中餐有現成的食譜。食物怎麽做完全取決於廚師的意誌,食客喜不喜歡,廚師不會管。
中國食物的營養成分:中國居民的傳統膳食以谷類為主要能量來源,這種膳食結構在營養學上稱為高谷類膳食,其中含有壹定量的蔬菜和水果。由於中國居民傳統的烹飪技術和口味要求,許多蔬菜在清洗、切割和烹飪過程中,大量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健康物質被消除。由於谷物的蛋白質含量低,氨基酸組成不完善,這類膳食中鈣的攝入不足,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低,維生素含量明顯不足。
西餐的營養構成:發達國家流行過度消費飲食,以肉類為主要能量來源,主要是肉類、動物內臟、乳制品等。,並強調鈣、磷、鉀、鋅等微量元素的攝入。它的特點是能量過於密集,富含油和糖,缺乏復雜的碳水化合物。過量膳食營養素供給不足會導致營養不足和多重營養缺乏。但由於攝入過多的油和糖,增加了消化器官的負擔,引起胃病。同時也是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根源,同樣不利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