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在西方也被稱為愚人節,是西方的壹個傳統節日。自古以來,人們對愚人節的起源眾說紛紜。
第壹種觀點認為,這個節日起源於印度的“解釋節”。這壹節規定,每年的3月31日,無論男女老幼,人們都可以互相開玩笑,互相愚弄娛樂。這種說法沒有得到驗證,很多學者也不認同這種觀點。
第二種說法是,在中世紀,大多數基督教國家都是用儒略歷來慶祝3月25日到4月1的元旦。按照習俗,在4月1日,人們會交換禮物互相祝賀。公元1752年,公歷頒布,新年移至1+0。但是,人們還是願意在4月1給別人送禮物。這個“新年”本身就是假的。後來,壹些愛惡作劇的人幹脆把禮物變成了假貨。說送壹盒零食,可能是石頭。他聲稱要來拜訪,卻讓主人等了半天。被騙的人不甘心,還要照葫蘆畫瓢報復。久而久之,愚人節就形成了。
第三種方式是愚人節來自法國。16世紀,法國即將推出新的歷法,也就是公歷年,但是很多保守派堅決反對,仍然要求使用舊的歷法體系,而法國的舊歷法(4月公歷1)是他們的新年,於是推廣新歷法的人做了假的禮物,在4月1日送給那些保守派來愚弄他們,於是有了愚人節。17世紀,愚人節傳入英國。隨著英國的強大和殖民化,它也把這個節日帶到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