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醫學》中明確指出:
心力衰竭的治療原則是:強心、利尿、擴張血管。
根據這三個原則,飲食註意事項如下:
1,限制液體的攝入,除了輸液不能太多,同時喝水喝湯也不能太多,否則會增加血液循環中的液體量,加重心力衰竭。
2、低鈉飲食:高鈉會引起水鈉瀦留,高血壓,加重心力衰竭,限制鹽和各種含鈉食物的攝入,防止水腫,菜花、芹菜、茴香、空心菜等蔬菜因含鈉量高,應少吃。各種腌菜、豆制品和腌制食品(因含鈉鹽)都是禁忌。
3.因為心力衰竭會引起長時間利尿,從而使循環液量減少,會引起低鉀血癥,缺鉀可引起腸麻痹,易誘發洋地黃(強心藥)中毒。長期使用利尿劑的患者應多吃富含鉀的食物和水果,如土豆、紫菜、油菜、西紅柿、牛奶、香蕉、紅棗、橙子等。臨床上經常給補鉀。
4、熱量和蛋白質不宜過高。壹般來說,不需要太嚴格的限制蛋白質的攝入,每日1g,每日50-70g即可。但心力衰竭嚴重時,應減少蛋白質的供應,每日0.8g即可..蛋白質的特殊動力作用可能會增加心臟的額外能量需求,提高機體的代謝率,因此應不同程度地加以限制。眾所周知,肥胖對循環或呼吸都是不利的,尤其是發生心力衰竭時,因為它會引起膈肌擡高、肺容積減少和心臟位置改變,從而成為更嚴重的因素。此外,肥胖還會增加心臟本身的負擔,因此宜采用低熱量飲食,使患者的凈體重維持在正常或略低的水平。而且低熱量的飲食會減少身體的耗氧量,從而減輕心臟的工作負荷。
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供給量為(300g ~ 350g)/天。因為容易消化,所以在胃裏停留時間短,排空快,可以減輕胃擴張對心臟的壓力。宜選擇含澱粉和多糖的食物,避免過多的蔗糖和甜點,以防止脹氣、肥胖和甘油三酯增加。
5、限制脂肪:肥胖者應註意控制脂肪的攝入量,應為(40克~ 60克)/天。因為脂肪產生的熱能很高,不利於消化,長時間停留在胃裏,使胃很飽,不舒服;脂肪過多會抑制胃酸分泌,影響消化;並且可以環繞心臟並擠壓心肌;或者腹部脂肪過多使橫膈膜上升,壓迫心臟,感覺臃腫不適。
6.補充維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壹般食欲差,低鈉飲食缺乏風味,故飲食應富含維生素,如新鮮蔬菜、綠葉蔬菜汁、山楂、鮮棗、草莓、香蕉、橙子等。必要時應口服補充維生素B和C。維生素B1缺乏會導致腳氣病心臟病,誘發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輸出量。葉酸缺乏會導致心臟增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