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女貞激流》不僅反映了貞節的醜惡,也象征著新道德的覺醒。
對人的自我價值的重申,對人道主義和人性回歸的呼喚,對人的自由心靈奧秘的探索,構成了全詩的思想核心。
《神女峰》是舒婷為表達女性覺醒意識而寫的壹首抒情詩。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神女峰位於重慶市巫山縣城東,屹立在長江邊上,是巫山十二峰之壹,有著古老而動人的傳說。在壹代又壹代的巫山神女傳說中,人們賦予了“女神”原型忠貞、悲情、親情的特質,其中隱含著傳統觀念對女性的要求和規範。
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是1981年。從社會背景看,中國結束了十年動亂,進入了壹個新時期。神女峰是詩人看到長江上的神女峰美景後創作的。面對千百年來壹直被贊美的山峰女神,詩人想起了代代相傳的美麗傳說,她表達了深深的疑惑:“心真的能變成石頭嗎?”
著名評論
學者陳的《論中國的朦朧詩人》:她的浪漫抒情調性中還夾雜著壹些古典美。以情感想象為驅動的浪漫內核,具有古典情懷的魅力,切入現代情懷,尤其是情感情緒的發展有著以往多種復調的方式。這種古典美、浪漫風格和現代技術的滲透標誌著對立的傳統和現代的首次融合。
學者李立眾的《新生代朦朧詩百評》名為《神女峰》,集中反映了幾千年來積澱的民族潛意識。通過神女峰這塊在神話掩蓋下被視為女性貞操牌的石頭,詩人看到了民族潛意識中已經變得惰性的那部分,也看到了被上帝面紗覆蓋的心不是石頭。
百度百科-神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