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湖北菜的起源和特點是什麽?有哪些名菜?求解答

湖北菜的起源和特點是什麽?有哪些名菜?求解答

荊楚大地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早在先秦時期,荊楚就流行於長江流域。在楚文化的影響下,依托“千湖之省”、“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形成了以水產為主、以魚為主、味美為主的特色,為湖北美食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時至今日,鄂菜依然以其獨特的魅力引領著“食”的新潮流,其豐富的美食典故也被人們津津樂道。湖北菜系的起源、發展及歷史典故。

湖北菜派的傳統湖北菜以江漢平原為中心,由武漢、荊州、黃州三個地方風味組成,包括荊南、襄陽、鄂州、邯綿四個流派。武漢的菜品種很多,講究刀法火候和配色,尤其是煨制工藝。荊州菜很少做淡水魚,各種蒸菜比較有特色,薄而清,註意保持原味。黃州菜擅長烹炒,汁濃味濃,農村特色濃郁。荊南菜活躍在荊江河曲,包括宜昌、江陵、洪湖,擅長燉野味和小水產。襄陽風味盛行於漢水流域,包括光華、樊城、隨州等地,以肉禽菜為主,精通烤、烤、炒。鄂州風味流傳到鄂東南的丘陵,包括黃岡、習水、鹹寧等地。擅長加工糧豆蔬果,主副食搭配是其特色。韓綿的風味根植於古大澤,包括漢口、綿陽、孝感等地,以煮水產、煨湯聞名。

湖北菜制作的特點是:工藝精湛,汁濃味亮,味醇,以質取勝。方法以蒸、燉、煎、烤、炸為主,講究鮮、嫩、軟、滑、涼,講究本色,經濟實用。名菜有:清蒸武昌魚、魚肚雞胸肉、鐘祥盤龍、土鍋燉雞、綿陽三蒸、三寶紅燒、龍鳳配、三縣豆皮、東坡餅、面窩等。

關於名菜“龍鳳配”有壹個傳說。相傳劉備在東吳娶了親戚後,把孫夫人帶回了荊州。諸葛亮設宴款待他,命廚師用荊州特產的大鱔和鳳冠雞精心烹制。這道菜得到了劉備的稱贊,取名“龍鳳配”。

東坡餅:在長江中遊的鄂東腹地,有壹座美麗出眾的城市鄂州。早在三國時期,鄂州就是孫吳政權的都城,歷史原因使其積澱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鄂州旅遊勝地“西山”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據說蘇東坡第壹次遊西山時,曾在靈泉寺小憩。僧侶們用寺廟裏菩薩的泉水沏茶,用特制的香油、面粉和油炸餅招待他。他不想讓這種酥脆的油炸餅符合他的口味。從此,西山不僅成了蘇東坡寫詩的地方,也成了他品茶、禪修、悟道的地方。

1864年,湖廣總督巡視西山時,靈泉寺的僧人仍奉上此餅。吃了以後,官員問這餅叫什麽,和尚靈機壹動,說叫“東坡餅”。得知餅的來歷後,官文立刻寫下了這樣壹句話:“門博戰船記公瑾,我來飲茶。”。東坡糕成了鄂州有名的糕點。

道觀雞:荊楚還有壹道眾所周知的好菜叫道觀雞。這道菜本來是以地名命名的,但關於它的別名有壹個有趣的故事:在荊州地區美麗的松滋市,許多由南向北的車輛都要經過壹個叫“沙道觀”的小鎮。鎮上的小飯館裏有個婆婆杜,做的菜很好吃。尤其是她做的燒雞,醬香回味無窮,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許多長途司機和商人路過這個鎮時,都會來到杜的商店品嘗這種美味。就這樣,杜的名氣漸漸傳開,許多外地食客慕名而來,小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後來“道士雞”又叫“杜婆雞”。

韓經理介紹,湖北菜素有“不蒸不宴”之稱。在保持原有傳統蒸菜的形、色、汁、味的基礎上,挖掘提煉更適合現代人口味的鄉土蒸菜,突出菜肴的肥、嫩、香。湖北人愛湯是出了名的。他們特意選取了湖北農村當地的土雞煨湯,在堅持傳統的前提下加以改良,使得肉質更加醇厚,湯汁更加鮮美。

武漢小吃被譽為“中華壹絕”,軟糯爽口的三鮮豆皮、獨特的熱幹面、蓬松可口的面窩、麻辣鮮香的牛肉湯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