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用凱裏酸湯魚寫壹篇作文

用凱裏酸湯魚寫壹篇作文

1.寫貴州酸湯魚的作文。妳好!貴州有句話:“三天不吃酸的,就到處跑。”這個“酸”指的是貴州加繆酸湯魚的酸湯。

任何吃過酸湯魚的人都會被它獨特的味道所吸引。酸湯魚鮮貴州李濤烹飪加繆酸湯魚配料如下:1 .貴州加繆酸湯魚鍋底配料凱裏紅酸湯100ml、貴州大米酸湯50ml、番茄300g、魚腥草20g、四川榨菜20g、黃豆芽100g、草魚1、生姜20g、韭菜1。鹽2茶匙(10g)、雞精1茶匙(5g)、山蒼子油1茶匙(5ml)、胡椒粉1茶匙(5g)、油1湯匙(15ml)。貴州加繆酸湯魚的蘸料是兩塊桂林腐乳、三根蔥、20g幹辣椒、1茶匙鹽(5g)、1茶匙雞精(5g)、1茶匙山蒼子油(5ml)。

貴州加繆酸湯魚漂洗,豆皮100克,土豆300克,排骨300克,平菇300克,花菜200克,臘肉100克。二、貴州加繆酸湯魚做法貴州加繆酸湯魚鍋底做法1、番茄洗凈切塊。

魚腥草切成寸。四川榨菜切碎。

黃豆芽洗凈備用。草魚洗凈,去內臟、鰓、鱗,切成3厘米寬的段。

將姜、韭菜和大蒜切片。2.將炒鍋中的油用中火加熱至五成熱,放入老姜片和小蔥翻炒至香,放入番茄塊翻炒2分鐘,加入凱裏紅酸湯、大米酸湯和適量冷水,加入鹽、胡椒粉和雞精,直接倒入熱鍋中。

3.在熱鍋中加入魚腥草、豆芽、四川榨菜、草魚、青蒜、木姜子油,煮約15分鐘至魚熟。貴州加繆酸湯魚的蘸法是1。取壹口幹凈的炒鍋,放入幹辣椒,用小火煸炒至幹辣椒呈暗紅色,倒入研缽中搗成辣椒粉。

2.將小蔥等蘸料洗凈切碎成四份,分別放入調味碗中,使用時加入煮好的火鍋湯拌勻,最後倒入少許木姜子油。貴州加繆酸湯魚的烹飪方法是1。土豆洗凈削皮後,切成0.3cm厚的片,放在盤子裏。

平菇和菜花分別洗凈,掰成小塊備用。2、豆腐皮(油)切成5cm見方的菱形塊備用。

將臘肉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備用。3.將排骨切成寸段,鍋內加入適量冷水,大火燒開後撈出排骨,用流水沖去血沫。

再次放入幹凈的煮鍋內,加入適量冷水,用大火蓋上鍋蓋煮20分鐘後取出,裝盤待用。吃的時候放在酸湯魚鍋底煮10分鐘。

2.作文凱裏酸湯魚解說我是土生土長的貴陽人,自然熟悉貴州的風味美食,如數家珍。貴州菜歷史悠久,有壹定的風格,口味以麻辣為主。這湯味道醇厚,麻辣鮮香。如花江狗肉、辣子雞、泡椒香酥魚、宮保雞丁、泡椒排骨、酸湯魚等。,都是家喻戶曉的名菜。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推凱裏酸湯魚。

關於酸湯魚還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黔東南苗嶺有壹座草堂。村裏的老人(也就是公推的領導)又老又胖,爬上坡,爬下壹個坎都很吃力。有壹次,我媳婦做飯的時候不小心多放了水,就把多出來的米湯舀到壹個瓦罐裏。過了四五天,米湯發酵後變得清澈透明,略帶酸味。它被用來做魚,味道鮮美異常。翟老家吃的津津有味。從那以後,媳婦就經常用這種酸米湯做魚。長此以往,翟老漸漸覺得身體輕盈健康,上山下山不再費力。這個故事很快就傳到了苗嶺山寨,家家戶戶紛紛效仿,於是酸湯魚流傳開來。

酸湯魚從黔東南傳入貴陽,在那裏發展迅速,名揚天下。制作方法是:選用鮮魚為主料,配以黔東南廟嶺特色酸湯烹制而成。酸湯魚鮮嫩,色澤艷麗,酸爽爽口,湯汁清澈鮮美。具有開胃、提神、美容等特殊功效,是苗族人逢年過節招待親友的必備團圓菜之壹。

民間吃酸湯魚通常采取火鍋的形式,同時烹飪,配以其他新鮮蔬菜,使其更有營養。橙紅色的酸湯周圍是晶瑩的鮮魚,甜番茄點綴著酸,爽口的香菜撒在湯裏。紅色和綠色的醒目組合幾乎可以看作是壹件工藝品。

色香味俱全的酸湯魚是貴州美食的代表。其實像這樣的美食貴族還有很多。

他們用無聲的語言講述了貴州人在烹飪方面的造詣,見證了貴州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貴州菜的精髓是我無法理解的。看到這裏,妳有沒有被感動?歡迎來到貴州,親自走街串巷,品嘗取之不盡的美食,享受貴州人民的真誠友誼。

3.寫貴州酸酸魚的作文_貴州加繆酸酸魚說到酸湯魚,就不能不提酸湯魚。

去貴州不能不吃酸湯魚。據傳說,在遠古時代,苗嶺山上住著壹個名叫安娜的女孩。她不僅漂亮,而且能歌善舞,還能釀好酒。這酒有蘭花的香味,像山泉壹樣清澈。

在方圓,成百上千的男孩來做愛。他們來做愛的地方,姑娘倒壹碗自己釀的酒,喜歡的不吃這碗酒。她只覺得味道很酸,心也涼了,卻不想離開。夜幕降臨,蘆笙長鳴,山歌陣陣,男生喊女生在房前屋後相約山歌。姑娘只好隔著籬笆唱:“酸湯,酸郎!”傳說酸湯的食用歷史悠久。原來的酸湯是由尾酒釀造後制成,再經過自然發酵等多種做法,變成熱米湯。省外的壹些小飯館也用貴州的爛辣椒配西紅柿、白醋、檸檬酸做“酸湯”。貴州的酸湯有很多種,根據湯的質量和清澈程度分為高酸湯、上酸湯、二酸湯、清酸湯、濃縮酸湯。根據湯的口味,有:鹹酸湯、麻辣酸湯、麻辣酸湯、鮮酸湯等。根據湯的原料,還有:雞酸湯、魚酸湯、蝦酸湯、肉酸湯、蛋酸湯、豆腐酸湯、毛角酸湯、蔬菜酸湯等。比如按民族分,有苗酸、侗酸、水酸、布依酸。

其中以苗氏魚酸湯、毛辣牛角酸湯、蔬菜酸湯、麻辣酸湯最為常見。白酸傳統的白酸是將米湯放在酸湯桶裏慢慢發酵而成。快速簡單的白酸是將300克用作面團的老面粉揉成團,放入鍋中,加入5公斤清水,充分溶解,倒入鍋中,置火上,邊加熱邊攪拌,然後將65,438+000克糯米粉(也有玉米粉和黃豆的)與清水混合,倒入鍋中。

鍋裏的湯燒開後,倒入壇子裏封好口,在稍高的溫度下靜置壹兩天。可以使用乳白色、酸味純正的白酸。

酸湯和泡菜水、鹵水壹樣,保存得當,越保存越香。紅酸即辣椒酸,酸味醇厚,色澤微紅,氣味芳香。通常是用5公斤新鮮的野生辣椒(即野生的番茄在沒有野生的情況下可以用種植的番茄代替)洗凈,放入幹凈的鹹菜缸中,然後加入500克生姜、250克大蒜、1公斤紅辣椒、500克精鹽和65438+。

使用時,將罐中的固體原料用攪拌機切碎或磨成糊狀。紅油酸紅油酸又稱辣酸,是將酸辣椒(壞辣椒)用油炒至見紅油,再加入新鮮野生辣椒,炒勻,加湯,熬制,去渣,調制而成。

其味濃酸醇,色澤鮮紅。辣醬酸醬酸又稱小磨酸,是用石磨將鮮紅的辣椒、魚、糯米磨成糊狀,加入少量精鹽、甜酒入壇發酵而成。味道酸酸甜甜,顏色鮮紅。使用時,直接用水或倒油配制。

蝦酸蝦酸多見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三都縣。它是在壇子裏加入精鹽、白酒、甜酒糟、辣椒面發酵而成。吃起來又酸又醇,臭味濃烈。可以在油中炸制,也可以在食用時加湯。貴州是多民族地區,擅長制酸,喜歡吃酸的食物。

有壹句民謠:“三天不吃酸的,走路就跳。”酸湯有開胃健脾的功效。

在貴州的眾多酸湯中,苗族酸湯最為著名,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富含酸味,是苗族的傳統菜肴。苗族同胞住在山裏,山高路遠。幾乎家家都有酸壇,少則壹兩個,多則幾個甚至幾十個。

苗家釀的酸湯是用山泉水和自種的香糯熬制而成的。風味獨特,鮮香可口,酸湯味是中國烹飪風味中所沒有的。食材:主料:鯰魚、酸湯,輔料:筍幹、豆芽、酸菜絲、青蒜葉。調料:鹽、姜、胡椒粉、雞精。做法:1。鯰魚洗凈切塊,豆芽洗凈,蔥、姜洗凈切塊,青蒜葉洗凈備用;2.把酸湯放進鍋裏。燒開後倒入筍幹、姜片、豆芽、酸菜絲、鯰魚塊、蔥段、青蒜葉、少許鹽、胡椒粉、雞精燉10分鐘。

據貴州旅遊百科調查,用酸湯煮魚菜是貴州人的最愛。有壹首苗族民歌:“最白最白的是冬雪。

最甜最甜的是甘蔗。最香最漂亮的是酸湯魚。"

酸湯魚黔東南各地都有,比較好的是黃平酸湯魚,原汁原味,不塗油脂,符合現在的飲食潮流。凱裏酸湯最有名,麻江縣的酸湯魚曾獲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精品美食與飲食文化展特別金獎,中國名宴金鼎獎。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辣椒酸、紅油酸,三都縣有小磨酸,獨山縣有蝦酸等。這裏的酸味物質是黔南民族風味的主要調料。毛狀角質酸酸味醇厚,色澤淡紅清香;紅油酸、濃、酸、辣,色澤鮮紅。它是將酸辣椒用油炸至見紅油,加湯而成。小磨酸是將鮮紅的辣椒用石磨磨成糊狀,加入少量精鹽和甜酒入壇發酵而成。吃起來酸酸甜甜的,顏色鮮紅。使用時,直接用水或倒油配制。獨山蝦酸是將蝦和大米搗碎,加入精鹽、白酒和甜酒糟制成。

辣椒面在罐子裏發酵。它們酸酸的,香醇的,有很濃的不好的味道。吃的時候可以油煎,也可以拌湯。幾乎每壹個居住在黔東南榕江、劍河兩岸的侗族人,都有酸壇子做酸湯。侗族同胞習慣在稻田裏放養鯉魚。每到秋收,他們就放水抓魚,用酸湯和清水煮魚,剩下的用來做酸菜魚。n)魚可以隨時享用。

黔東南州雷山縣朗德苗寨,經常吃“苗氏酸湯魚”配苗族的土司歌。別的料場沒客人,我們料場客人多。

遠道而來的客人源源不斷。

4.寫壹篇關於酸湯魚的解釋性文章。還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黔東南州廟嶺有壹座草堂,那裏的村長又老又胖,爬上爬下都很吃力。

有壹次,我媳婦做飯的時候不小心多放了水,就把多出來的米湯舀到壹個瓦罐裏。過了四五天,米湯發酵後變得清澈透明,略帶酸味。它被用來做魚,味道鮮美異常。翟老家吃的津津有味。從那以後,媳婦就經常用這種酸米湯做魚。

長此以往,翟老漸漸覺得身體輕盈健康,上山下山不再費力。這個故事很快就傳到了苗嶺山寨,家家戶戶紛紛效仿,於是酸湯魚流傳開來。

酸湯魚從黔東南傳入貴陽,在那裏發展迅速,名揚天下。制作方法是:選用鮮魚為主料,配以黔東南廟嶺特色酸湯烹制而成。

酸湯魚鮮嫩,色澤艷麗,酸爽爽口,湯汁清澈鮮美。具有開胃、提神、美容等特殊功效,是苗族人逢年過節招待親友的必備團圓菜之壹。

民間吃酸湯魚通常采取火鍋的形式,同時烹飪,配以其他新鮮蔬菜,使其更有營養。橙紅色的酸湯周圍是晶瑩的鮮魚,甜番茄點綴著酸,爽口的香菜撒在湯裏。

紅色和綠色的醒目組合幾乎可以看作是壹件工藝品。色香味俱全的酸湯魚是貴州美食的代表。其實像這樣的美食貴族還有很多。

他們用無聲的語言講述了貴州人在烹飪方面的造詣,見證了貴州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貴州菜的精髓是我無法理解的。

看到這裏,妳有沒有被感動?歡迎來到貴州,親自走街串巷,品嘗取之不盡的美食,享受貴州人民的真誠友誼。

5.酸湯魚作文2000字可以連在壹起,也可以聽別人說。在加繆,有壹首民歌:“最白最白的是冬天的雪,最甜最甜的是甘蔗,最香最美的是酸湯魚。”

而且聽說想吃最正宗的酸湯魚,要去凱裏最有名的“快活林”餐廳。今年暑假,我有幸在貴州省凱裏市的快活林餐廳吃到了美味的酸湯魚。

壹進餐廳,就看到很多苗族姑娘穿著少數民族的衣服,在那裏迎接客人。我們點了酸湯魚、油炸蝗蟲和許多其他名菜。很快,酸湯魚端上來了。哇,聞起來真香,讓我流口水。據當地人說,凱裏酸湯魚是很講究酸度的。壹般首先要加入當地特產辣椒和有營養價值的中草藥,借用番茄酸熬制天然酸湯,然後將清洗幹凈的活魚放入鍋中。

還有,吃酸湯魚之前,壹定要先舀壹碗酸湯。濃濃的酸味會帶著魚的鮮味和姜的味道沖進妳的嘴裏。用熱水喝會有特別的開胃!我拿起勺子嘗了嘗湯。它確實是美味的。酸湯魚,真的很棒!重要的是,壹大盆乳白色的湯很新鮮,又酸又濃,有幾片西紅柿浮在上面,姜和蔥浮在下面沈著,壹條剛宰殺的近兩斤重的草魚在湯裏爬行。

明火在做飯,熱氣在上升,酸味和魚湯特有的鮮味混合在壹起沖擊著我的鼻子!這次真的玩得很開心,酸湯魚的鮮美還留在心裏。

6.貴州凱裏特色菜酸湯魚講解

苗族特有的食物酸辣可口,讓人食欲大增。壹般是先加入特產爛辣椒和當地很多營養豐富的中草藥,用番茄酸熬制天然酸湯,再將清洗幹凈的活魚放入鍋中煮熟。

小貼士:酸湯是用煮熟的大米泔水做成的,最好的酸湯應該是白色的。清亮的酸湯,吃起來酸香,醇厚的味道略差。另外,用西紅柿沖泡的紅酸湯更完美。如果再加點黃豆芽、小竹筍、野蔥做輔料,味道會更獨特。

腌魚

侗族傳統名吃。從都柳江取活魚,剖開,清洗幹凈,放入瓦罐中,用西紅柿、辣椒等腌制。,半年後拿出來。酸菜魚外觀焦黑如焦,但肉質光滑潔白,吃起來像李子,連魚刺都是無骨的。

牛背腱

將牛蹄筋和牛背筋剁成小塊,用雞精和胡椒粉翻炒,熟肉色、香、韌俱全,麻辣的味道令人難忘。

7.寫600字的作文貴陽小吃。

貴陽的餐飲以“酸辣”為特色。代表性的就是“酸湯魚”。貴陽的風味小吃種類繁多,包括100多種地方傳統風味小吃。比如花溪王集牛肉面、王昌面、涼粉、碗耳糕、雷佳豆腐球、絲娃娃、破脆皮包子、荷葉糍粑、巴荒、怪飯、烤臭豆腐。無論白天黑夜,小吃攤遍布大街小巷。

貴州菜除了突出酸味,還講究蘸水。蘸醬調料主要是辣椒、蒜泥、姜末等。辣椒的制作方法不壹樣,蘸水的味道也不壹樣,很有講究。貴州風味火鍋的制作方法很多,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火鍋燒開後,聞起來很香,讓人垂涎三尺。典型的有花江狗肉火鍋、凱裏酸湯魚火鍋、桂陽青椒雞火鍋、關定雞火鍋等等。品嘗當地小吃是貴州必不可少的節目。在貴陽,有兩條小吃街——何群路和陜西路。

因為我喜歡湯,在貴陽小吃中,我認為花溪王集牛肉粉是最好的。它的米線爽滑微韌,湯汁醇厚麻辣鮮香。

原料為精制米粉100克,熟牛肉50克,酸蓮白20克。加入混合油、花椒面、花椒粉、味精、鹽、醬油、糖、香料、香菜和生汁湯作為調料。貴陽另壹個著名的小吃是愛情豆腐果,名字奇特,寓意深刻。壹種說法是:以前吃豆腐果的大多是情侶,邊吃邊竊竊私語,比路上談情說愛有趣多了;另壹種說法是:吃過這種豆腐果的人永遠不會忘記,壹直想吃,愛吃。愛豆腐果就是把豆腐切成小塊,放在擦了食用油的鐵網上,用鋸末小火烤。烤至外殼焦黃油亮時,像吹空氣壹樣膨脹,切開壹個口,放入由花椒、醬油、鹽、醋、香油、味精、蔥花、蒜泥、姜末、碎耳根混合而成的“蘸水”中,辣、嫩、辣。

朋友們,有空去貴陽旅遊,記得嘗嘗這裏的小吃。我願意做妳的向導。妳不會後悔的。

8.寫作文凱裏,壹個美麗的家鄉,漫步在家鄉清澈見底的河邊,妳可以發現很多以那裏命名的魚,但妳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肚子是白色的,背是黑色的,頭是那種淺灰色的。如果妳不小心在河裏看到它,妳壹定會被它的可愛萌到。旁邊壹只蝦,它也沒閑著,它彎著身子,壹蹦壹跳的,跳的很悠閑!

走進果園,妳可以看到許多掛滿樹枝的水果。看著這些水果,我流口水,看著蘋果樹上的蘋果。它們紅紅的像孩子的臉,黃澄澄的梨子像掛在樹上的葫蘆,卻不肯下來。看著它們可愛的樣子,我舍不得吃,但它們畢竟是水果,水果是給人吃的!

當然,最美的是花園,有那麽多桂花。

9.凱裏酸酸魚凱裏酸酸魚凱裏酸酸魚是壹道以凱裏市所在地區命名的美味佳肴,是貴州“黔”菜的代表作之壹。

凱裏市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壹個以苗族、侗族為主要人口的少數民族聚居城市。少數民族人口66.5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6.67%,其中苗族人口561.6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7.76%。凱裏少數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漁獵民族,又因為生活在苗嶺大山深處,缺少制鹽工業,環境潮濕,所以養成了愛吃酸辣的傳統。

凱裏酸湯魚的酸辣風味就來源於此。其魚多為當地出產的米魚或鯰魚,制作酸湯最好的方法是以米湯為湯底,通過自然發酵,配以山蒼子、泡椒番茄醬等各種食材烹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