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菜壹湯”說的是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宋戴公的故事。宋戴公(?—公元前766年),子姓,宋氏,名白,宋哀公之子,周朝時期諸侯國宋國第十壹任國君,公元前799年至前766年在位。宋哀公元年(公元前800年),宋哀公去世,宋戴公繼任國君之位。宋戴公在位期間,由正考父輔佐。他廉潔修身,愛民如子,深受萬民擁戴。宋戴公三十四年(公元前766年),宋戴公去世,舉行國葬,人們長途跋涉湧進都城,在墓邊長跪不起,周平王特賜謚號為“戴”。
宋戴公即位於危難之間。當時,中原地區大面積遭受旱災和蟲災,宋國和周邊諸侯國莊稼均減收嚴重,有的地方甚至顆粒無收,百姓苦不堪言。沒有土地耕種或者土地很少的國民則承受了更大的災難,有許多人流離失所。面對這樣的情況,宋戴公十分著急,為了國家和民眾,他決定對王室實行四項改革,以減輕國民的負擔。壹是廢除公田、藉田,田賦由十分之壹減少至十二分之壹;二是王室停止釀酒,已釀好的酒全部封存,留作祭祀和招待外國賓客用;三是國家除宴請外國賓客外,所有筵席停止;四是王室用餐減少菜肴數量。
宋戴公即位後的第壹次朝議,便將這些改革措施提了出來,號召大家節儉,省下物資賑濟百姓。大臣們沒有反對意見,心想,只要國君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
宋戴公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廢除公田、藉田,田賦由十分之壹減少至十二分之壹的措施立即實行。有壹個大臣對減少田賦十分心疼,有壹天,帶著厚禮來到宋戴公家,希望他允許自己的田賦能夠保留。宋戴公望著那份厚禮,說:“妳想以此讓我格外開恩嗎?我告訴妳,我考慮的是國家和百姓,不是我自己的利益。妳這樣做不但達不到目的,還要受到懲罰。”於是,他下令讓這位大臣交出更多的財物賑濟百姓。上卿正考父帶著幾個大臣到宋戴公家奏報壹件緊急事,正趕上他正在吃飯。大家壹看,他手裏拿的是粗糧饃,餐桌上只有壹盤青菜、壹盤鹹豆、壹碗面湯,他正吃得滿口香甜。正考父說:“兩菜壹湯,主公的飯菜怎麽這樣簡單呀?”他說:“這還簡單嗎?現在是大災之年,有許多老百姓恐怕連飯還吃不上呢。”正考父說:“國君日理萬機,操心費神,應該有好的飯食補養,不然身體會垮的。再說,就是再有災,妳壹個人能吃多少呀?”宋戴公說:“話不能這樣說。我讓妳們都節衣縮食,省下東西來賑濟百姓,自己就應該率先垂範。不然,怎麽在大家面前說話呀?大家同舟***濟,渡過災荒,國家就會好起來。”
正考父感動地向大家說:“大家看見沒有,聽見沒有?我們的國君給我們作出了榜樣,我們有什麽理由不按國君的旨意辦呢?”
從此,大臣們也像他壹樣,每頓飯都是兩菜壹湯。原先對宋戴公的改革有不同意見的人,也心悅誠服地遵從了他。
壹天,宋戴公問大臣們有什麽事,正考父說:“我們到城裏城外走了壹趟,見很多饑民沒有飯吃,很多災民幾乎餓死,覺得應該馬上救急,來向主上奏報。”宋戴公立即下令開倉放糧,賑濟災民。與此同時,他下令對陷於病餓之中、生命垂危的饑民進行搶救,並親自組織人員,作出具體安排,使許多瀕危的饑病民眾得到挽救。災民無處安身,他帶領臣子們組織人力物力修建房屋,安置災民。當時的人們迷信天地,認為災禍是天地神靈降於國民的,宋戴公效法商湯的美德,像商湯當年桑林祈雨壹樣,在城外設壇向神靈祈禱說:“我是國君,如果國民有什麽地方得罪了神靈,都是因為我教化不夠,壹切罪過都由我壹人承擔。”祈求神靈要降災禍就降到他自己身上,不要讓國民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