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德雲社***有多少人,分別是誰?

德雲社***有多少人,分別是誰?

看看郭德剛自己的介紹就知道了:

北京德雲社,前身是北京相聲大會,現在是壹個文化演藝公司,之前文化團體這壹塊歸文化局管,後來被推到了工商局,於是我們就成了公司。很多藝術團體,譬如北京歌劇舞劇院,現在也叫北京歌劇舞劇院文化有限公司。演員們有的是學員,有的是我們內部簽約的演員,他要完成德雲社內部的本職工作、演出安排,有的演出是拿月工資的,有的是用每場的酬勞計的。至於其他地方的活動主持啊,節目表演啊,有的是德雲社給他們安排的,有的是自己外面接的,外接的就基本與德雲社無關了。

我們今年開始招學生,辦學員班,辦培訓班,完全按照老的方式來培養和教導學生。不要以為老的就是陳舊,直到今天我們蒸饅頭的技巧不也是幾千年前的技巧麽?老並不代表陳舊,而代表著壹種成熟,沒有必要拋開壹條鋪好的路,獨自在泥濘路裏自己走,鞋裏都是泥和沙子,妳還妄想開辟什麽新的道路,那無非是對自己的壹種摧殘。所以我們平時教育孩子也在講,不要急功近利,愛什麽是什麽,要真正從心裏面喜歡它,而並非指著它發家致富,如果那樣的話,妳去別的行當可能來得更快。

我們的學習班是按照戲班的辦班方法,兩年壹科,我們第壹科的是雲字科,第二科是鶴字科(現在2006年正入學上課的),第三科是九,第四科是霄,連起來就是“雲鶴九霄”。這排輩無非是方便讓人知道妳是哪年來的,入學的時間。目前來看,情況還是頗為喜人的。很多孩子我們覺著還是挺可愛的,有十幾歲,二十幾歲的,都很用功。估計這四十多人裏面有十來個能在臺上不錯的,就很了不起了。

德雲社自己有壹個創作班,為自己整理素材啊,挖掘啊,整理些傳統節目啊,包括我們寫的戲之類的,這壹塊是由我們德雲社的秀才徐德亮負責,帶著壹撥人在從事創作,確保創作能夠跟得上。德雲社的創作每個人不盡相同,有的喜歡實打實壹句句寫,有的象我這樣,寫東西習慣先思考,我要寫什麽什麽作品了,我就現在開始想,想得差不多成熟了,我就拿上紙和筆,我先習慣寫提綱,壹邊說壹邊寫,寫完之後感覺成了,自己看壹看,下壹場要演了,就帶上紙到後臺去找於謙,對壹遍,差不多了就上臺演,演了多少場之後才能形成壹個臺本。先有節目,再有臺本,臨場發揮的成份比較多。

傳統相聲的創作,首先要從表演上來看,單純這個人搞創作,他很難寫出好東西來。全國範圍內能數出幾個本人不說相聲但能寫好相聲的,真的不多,而且大作家寫的東西必須經過演員的修改,否則上不了臺。這就象是壹個不會炒菜的人,呆在家裏編那個菜譜,出來的那東西未必能用得上,這可是實話。我們不否認人家的文化藝術造詣,但這終歸是兩回事。這裏面有著職業特征、藝術特性的問題。給李金鬥老師寫《武松打虎》的廉春明先生寫得不錯,年輕的裏頭有廉春明先生的幹兒子方清平,本人也會說相聲,是李金鬥老師的徒弟。這兩位壹老壹少寫的相聲我感覺還是不錯的,堪稱是專業的寫手了。因為方清平做過演員,所以他的作品拿過來就能用,比較到位。

我們現在基本上能免自負盈虧,還是可以的,有些演員在中央臺啊北京臺做節目主持人,有些也是小腕了,生活還是不錯的。演員們都以自己的方式活著吧。目前為止我們還是任重而道遠,壓在我們肩上的活還很多。我們不求大,也不貪多,只求踏踏實實能夠做好自己的事情。這就很好了。

德雲社我們有四位老先生,張文順,李文山,王文林,邢文昭。

張文順先生是北京德雲社的元老,創始人之壹。當初德雲社只有三個人的時候就有張先生,我們壹起合作,張先生也說單口相聲,也說對口相聲,和我壹起表演,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老師是前輩佟大方,他本身既是相聲演員,也是鼓曲演員,他還是中國滑稽大鼓的唯壹傳人,老先生任勞任怨,人也很聰明,在德雲社的發展過程當中出謀劃策,出了很多好主意,所以北京德雲社走到今天,張先生有半壁江山。

王文林先生是我們的老演員了,他父親是相聲前輩王長友,師傅是劉寶瑞先生,曲藝世家,會的段子也特別多。

李文山先生是相聲前輩王世臣先生的弟子,王世臣先生是當年曾經大紅大紫的老前輩,比候寶林先生紅得早,馬季先生說過王世臣是我心中的相聲巨人。

邢文昭先生也是劉寶瑞先生的弟子,以說單口擅長。這麽長時間以來,參加德雲社,任勞任怨。

除了他們以外,德雲社有三個輩份,我和於謙、李菁算壹輩,李菁是德雲社的中流砥柱,壹方面他給我弟子何雲偉捧哏,臺上有自己獨到的藝術魅力。很多觀眾都很喜歡他,很有人緣,本身快板也唱得相當好,被戲稱為北京丐幫的少幫主。我不在的時候,李菁負責處理人際關系啊,學生的培訓啊,後臺的壹些秩序啊,和節目的編排啊,替我操心。

張德武、徐德亮是張文順先生的弟子,也是和我壹輩的,張德武最早是畫家,畫家下海,說了相聲,徐德亮是中國相聲界文化水平最高的壹個,北大中文系畢業出來說了相聲,從小也學,他的作品書卷氣很濃,我們稱他為新文哏的代表人物,這是壹種好的願望。

史愛東,李菁的師兄,唱快板的,和我壹輩。

曹雲金是我徒弟當中值得去說的壹個,因為他壹直跟我住,三年吧,每天壹早喊他去練功。所以我們感情非常的好,我稱他為“金子”。

東東槍,天津靜海人,老鄉,不堪回首的年代,德雲社創作社的人,下壹部電視劇的編劇之壹,[相聲演藝],民國時代相聲藝人的沈浮。

年輕裏面最有影響的可能要數何雲偉了,以前壹直聽我的,到02年正式拜師,目前為止,在北京很有影響,表演相聲也有他獨特的風格。其他的也都在成長之中。

王海也是天津人,現在是我的經紀人,最早最早呢,是我們的觀眾,人很豪爽,在德雲社初期,他經常帶人來捧我們。花錢啊,請客啊,比如說今天人少了,他就想法設法帶人來聽。聽著聽著我們關系越來越近,到最後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05年之後呢,突然間事情就多了起來,我們也忙不過來,他就開始幫我們來料理這些事情,到最後幹脆我們就說妳就來這當經紀人吧,壹直就到了今天,配合也挺末期,而且他人也挺有意思。

幹了這麽多年了,到06年十月份,是我們的十周年,所以我們今年打算搞壹個大型的慶典活動,總結壹下,搞壹個研討會。總結壹下相聲的現狀,以及我們下壹步該怎麽走,最主要的這回就是我們如何接得住自己,這壹點很重要。而且我們也準備給觀眾壹個回報,搞了6場演出,在北京壹個很好的劇場裏演,力爭這6場把我們這十年的精華節目都拿出來,讓大家都看壹看。是壹個總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