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靜態部分:是長城風味的初戀。
從外觀上看,整體輪廓保留了長城的傳統設計,車頭高大有力,車身線條充滿力量感。正面是方形的。中網采用哈佛全新家族式設計語言,大面積六邊形進氣格柵采用亮色裝飾,更加精致。大燈內部細節豐富,壹側有四顆LED燈泡和LED日間行車燈,並且還延伸至底部,為車型的辨識度加分。
車身側面的造型中規中矩,整體造型比較吸引人。窗線比較高,讓下盤更加穩定有力。車輛軸距達到了2700 mm,在同級別中屬中上水平。四個車輪盡量靠近四個角設計,也讓車側看起來更加和諧。
尾部的設計與前臉相呼應,整體比較挺拔硬朗,布局分明。LED尾燈點亮後,有壹種美式豪車的既視感。整體來看,初戀在外觀設計上依然沿襲了長城壹貫的風格,但在燈組、窗飾等細節上依然有著獨特的造詣。
來到內飾,簡潔清爽的配色讓我感受到了壹絲夏日的涼意,中控臺的布局上下分明。12.3英寸的中控屏,顯示效果清晰流暢,集成了車載高德地圖,整體簡潔易用,語音表達比手機略簡單,不夠清晰。
中控中取消了除雙閃燈外的實體按鍵,空調、自動泊車等功能鍵設置在中控屏幕的下層。中控區沒有音量調節的實體按鍵,副駕駛調高或調低音量都會不方便。空調溫度的設置也需要進入二級菜單。在炎熱的夏天,給汽車降溫的步驟會很繁瑣。
坐在主駕上,看到壹個直徑比較大的方向盤,意思是我最近試的最大的車。方向盤很薄,握感適中。可能是方向盤直徑比較大,圈數範圍略多。原地轉身等場景,手臂的動作更大。方向盤上有幾個實體按鍵,但是按鍵的質感會稍微便宜壹些,布局不夠清晰,需要壹段時間適應。
坐姿方面,相對於車來說會更直立,座椅包裹性不好,方向盤只支持兩種調節,腿部更需要容納手臂。駕駛座正前方的7英寸儀表盤顯示效果清晰,但在UI的設計上略顯年代感。前面的HUD擡頭顯示器可以顯示車速和車輛導航的信息。
哥哥說他身高180,體重65KG。他在前排調整了駕駛姿勢,後排空間表現不錯。腿部空間還剩兩個拳頭左右,座椅柔軟,靠背角度適中。後排的舒適性配備了後排出風口、兩個USB電源、壹個中央扶手和兩個杯架。
在特色配置方面,長城近年來配備的行車安全監控系統包括人臉識別、疲勞駕駛提醒、駕駛註意力集中提醒。語音控制、FOTA無線固件升級、智能家居控制等年輕人關心的功能都有配置。
總結哈弗初戀的靜態表現,配置豐富,覆蓋大部分用車場景。需要優化人體工程學設計,以及內部實體按鈕的設置和布局。
二、動力部分:底盤還不錯。
來到動力部分,首先初戀底盤的性能確實難能可貴。雖然采用了同級常見的前麥弗遜後扭力梁配置。但駕駛的驚喜很大壹部分也來自這個懸掛系統。
首先是直道上的表現。車輛底盤最直觀的傳達了壹種厚重的感覺,這就是長城。遇到減速帶,通過的動作比較直接,有點用力。在壹些崎嶇不平的路面上,懸掛可以及時拉動車身,沒有不必要的晃動,橫向支撐也很到位。過彎時扭力梁不會刻意刷存在感,整體比較靈活。
1.5升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150馬力,最大扭矩220牛·米。整體來說,部分續航動力比較軟,剛剛好。但在滿載的情況下,需要深踩油門,等待7速雙離合變速箱的配合才能加速超車。
變速箱是流暢訓練的思路。通常在60 km/h的巡航狀態下,會停留在五檔或者六檔。當妳需要動力的時候,變速箱會毫不猶豫的降壹兩檔,讓渦輪充分介入,到達發動機的扭矩輸出平臺。這時候的力量會更加激進和迅猛。
方向盤的轉向手感會更電子化,可以和車輪交流,但總會慢半拍。剎車很自信,但是點頭會更明顯。總的來說,在車輛的動力部分,初戀還是會比較註重舒適性,有時會出現壹些“撞鹿”的情況,難免顯得有些青澀無知。
寫在最後的話:
哈弗初戀試駕後,結合價格,產品端似乎不能要求太多。從哈弗的整個產品線來看,初戀的定位是最入門級的,10萬以內的入門價格可以滿足日常需求,適合作為年輕人的第壹輛車。但是,在激烈的競爭對手面前,初戀偶爾也會像“初戀”壹樣顯得有些青澀,我們也期待初戀後續的改變和強化,使其更加個性化。
本文來自號作者車說,版權歸作者所有,請以任何形式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