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從生活習俗來看,滿族和漢族有明顯的區別。現在人們總是拿歷史上滿族的生活習俗和今天滿族的生活習俗做比較,說滿族以前有辮子,今天沒有了。滿族以前的服飾與今天不同,飲食習慣也與清朝不同,所以滿族被“漢化”了。
三:從姓氏來看,滿漢姓氏完全不同。雖然現在很多滿族人都用漢族的姓,但不同的是滿族人用的漢姓是根據滿族本身的哈拉(姓)改的,比如愛新覺羅氏在北京改姓金,在東北改姓趙。
四:從性格和意識上來看,滿族和漢族也有壹定的差異。這主要體現在世界觀、人生價值觀、待人接物的方式上。滿族人和漢族人在性格上有壹個明顯的區別,就是滿族人很固執,這壹點已經被很多滿族人證實了。
五:民風差異——漢族人除佛教外,還信仰儒教和道教,喜歡講究風水。過年的時候,祭祖是朝南的,所以要用牌位。祭祖用的祭品有公雞、豬、牛、羊。漢族的葬禮大多是土葬,講究厚葬,喜歡用隨葬品。很少有人被火化。漢族最重要的是春節大年初壹(非西方的大年初壹)和15的正月和15的八月。還有清明節,七夕節,重陽節。?
滿族信仰藏傳佛教,以及中國佛教華嚴宗。或者信仰薩滿教,重視祭祀祖先和各種動物神、自然神。過年時祭祖坐西朝東,不用牌位,用蘇裏條。祭祖用的祭品主要是豬、白鵝、羊。出殯時,滿族人大多火葬,少數分兩次葬。
滿族總人口為654.38+00.682萬人(2000年),在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東北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順治元年(1644),清軍入關,逐漸統壹全國。從此滿族貴族開始統治全國。辛亥革命後,清廷覆滅。
滿族人口分布在全國各地,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居多,其他散居在新疆、甘肅、寧夏、山東、湖北、貴州等省和Xi、成都、廣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滿族是壹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壹個善於吸收外來文化、融合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20歲時的習俗大多與漢族相似,但保持了許多滿族特色。
人口分布:由於歷史原因,滿族人散居在全國各地,大部分居住在遼寧省,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山東等地和北京、天津、成都、Xi、廣州、銀川等大中城市。大分散的形成以小沈降為特征。主要聚居區建立了岫巖、鳳城、新賓、青龍、豐寧等滿族自治縣,還有幾個滿族鄉。
語言: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滿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文創立於16年底。宋金時期,女真曾經有過自己的文字。早期的女真文字是由漢字衍生而來的音節文字,但早已失傳。16年底,努爾哈赤統壹東北各部後,滿語發音用蒙古語字母拼寫,形成壹種新的文字,稱為“老滿語”。皇太極時期,借用的蒙古語字母加標點以區別讀音,稱為標點滿語或“新滿語”。
滿文作為壹種隸書,在清代使用了很長時間,壹度成為全國廣泛使用的文字,留下了大量的檔案和資料,成為中國文化遺產寶庫中的瑰寶。清朝中期以後,滿語逐漸被廢棄,滿語基本上使用漢語的北方方言。只有旗手和旗籍官員在某些特定場合仍需使用滿語。
到了80年代,滿語已經消失,除了東北的壹些偏遠地區和新疆的少數錫伯族老人。但是,滿語作為壹種廣泛使用的語言,在很多地方給漢語方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在中國東北和北京的漢語中仍有大量的滿語語音和詞匯。駐紮在全國各地的旗手後代,大多講北方方言夾雜地方音,形成壹系列“方言島”。
參考資料:
滿語-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