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如此,劉備、曹操死後,陳壽用了只有天子才能用的“崩”、“戮”之類的詞,卻把壽命最長、在位時間最長的孫權之死稱為“齊”。
那麽,晚年的孫權為什麽會從賢王變成昏君呢?
原因很簡單:太子孫登死得太早。
孫權的長子孫登,多有壹流的風度、才智和軍事謀略,深得孫權寵愛,壹直是打造它的準接班人。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孫權日漸老去的時候,孫登英年早逝,這對孫權是壹個極大的打擊。
孫登死後,他的次子孫和按照立身原則繼位為太子。但是,此時的孫權喜歡的是魯王和孫霸。
孫權在對待魯王和對待太子壹樣的時候,壹個是為了自保,壹個是為了上位,於是就形成了自己的黨派,形成了“太子黨”和“魯王黨”,紛爭不絕。就這樣,後來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二宮之爭”。
兩宮之爭的結果很可悲,著名的魯迅氣得受了牽連。終於在孫登死後九年,孫權廢了太子孫鶴,廢了魯王孫霸。後來,孫權幹脆把自己小時候的第七個兒子孫良封為太子。
孫權死後,10歲的孫良繼位,導致東吳內亂不斷,國力衰落。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幾經更叠,當皇位到了孫皓手中,已經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於是,孫皓也縱情聲色,專事殺戮,昏庸暴虐,終於壓垮了的最後壹根稻草——魏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入了吳。
孫皓投降後,成了階下囚。當然,司馬燕非常高興。在接受孫浩收集的美女的同時,對孫浩進行了極度的羞辱。
當司馬昭滅蜀時,他問蜀第二代劉禪是否要蜀。明智地說,我在這裏很開心,但我不想去蜀都。當後人稱之為“愚蠢”的模式時,也救了他們的命。
這時,又故技重施,把孫皓和老臣吳召集在壹起,舉行了壹次“家宴”。
酒過三巡,亮出寶劍,對孫皓說:給我唱首的歌吧,這首歌在吳國很流行。
孫浩暴戾猙獰,但文學素養壹點都不低。為此,他馬上編了壹首詩:我以前是妳的鄰居,現在是妳的大臣,我要和妳壹起喝酒,讓妳長生不老!
在歌曲中,他用妳的名字稱呼司馬燕,這是壹種針鋒相對的態度,讓司馬燕非常尷尬。
有壹次,司馬燕對孫浩說,我為妳在這裏保留這個位置已經很久了。那意味著我早就想抓住妳了。
結果孫皓針鋒相對:我也在南方立了個地方,等陛下很久了。
我氣得司馬燕吹胡子瞪眼。
司馬燕的寵臣賈充見了他,決定為兒子“報仇”,於是問孫皓:“文君在南方時,剜人的眼睛,剝人的皮,是什麽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