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豬油簡介
歷史淵源
編輯
最早的豬油拌飯。在《禮記》“八寶”中,占據榜首的“春考”是壹種類似豬油拌飯的東西。“在魯手稿上煎醬,使之成糊”,即把肉醬煎好放在飯上,再澆上豬油。
1.豬油拌飯是貧窮的表現,但在清末、民國、建國初期,就有“吃豬油拌飯就好”的說法,至今在江西、湖南、貴州等地仍可聞。豬油拌飯很方便。不需要做飯,只要在米飯裏加點豬油就可以吃了。於是就有了“又是豬油拌飯”的說法,說明這個人又懶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豬油拌飯(11張)
2.港臺地區六七十年代以前,很多家庭生活貧困,炸豬肉脂糊,用杯子儲存豬油。由於天氣寒冷,豬油凝固得很快,所以可以存放很長時間。剩下的豬油渣可以用來炒菜。每次吃飯的時候,可以從杯子裏挑壹小塊乳白色的豬油放在熱米飯裏,加點醬油做米飯,很香,甚至不用菜,壹碗米飯就能吃完。香港有人用豬油做油面或蘸糖當零食。生產方法
編輯
古代
壹碗熱米飯,壹勺豬油,壹勺醬油,攪拌均勻。東北的吃法是把洋蔥切碎放在碗裏。然後把剛出鍋的熱米飯,放壹勺豬油,壹點醬油,最好還有壹點東北醬油,拌勻。
摩登時代
香港元朗大榮華餐廳將豬油撈飯重新包裝,精選壹級老豬油、頭抽米和壹級碎米分別上菜,讓客人根據自己的喜好放豬油和醬油的量。
練習1
準備:大米250克,豬油12克,醬油10克,姜適量,蔥適量,蔥適量。
步驟:
1,將豬油、姜、蔥、蔥放入油鍋;
2.將以上食材翻炒5分鐘左右,聞到香味。
3.過濾掉成分;
4.將醬油與炸豬油混合;
5.把粒粒分明的米飯直接倒上,拌上煎蛋和紅燒肉。抄醬油:水200ml,醬油20ml,魚露10ml,鮮味醬5ml,鹽1/2小勺,糖1小勺,雞粉1小勺。
練習2
先將米飯煮熟,放在盤子裏備用,鍋微熱,放下豬油,融化,放入醬油、調料、蔥花,再放入米飯翻炒,加入適量鹽,起鍋時加入適量味精。記得出鍋,味精在炒的過程中會產生有毒物質。
練習3
1、黑豬板油洗凈切成小塊備用;
2.熱鍋裏放入1的方法制作的羊脂塊用中火煎至出油,然後轉小火煎至羊脂塊略幹,再放入蒜末和蔥花煎至金黃色。
3.濾去方法二的板油渣、蒜酥、紅蔥酥,剩下的清豬油加少許鹽攪拌溶解,即為豬油;
4.取壹個容器,倒入熱水,加入糖和雞粉拌勻,再加入醬油醬拌勻,就是特制的醬油醬。
練習4
1,取壹杯大米,加入約1.2杯水,煮成白米飯;
2.煮飯時,將雞胸肉煮熟,撕成雞絲;
3.蝦切成小塊,香腸切片;
4.生抽和蠔油的比例為1: 1,用筷子攪拌均勻;
5.將煮好的白米飯放入碗中,淋上醬油;
6.撒上雞絲、香腸、蝦米、小蔥;
7.根據自己口味放壹小塊豬油;
8.趁熱拌勻。
練習5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豬油拌飯(3張)
配料:大米、糯米、上海青、姜片、豬油。步驟:
1.將大米和糯米混合洗凈後,將油、鹽、姜片倒入電飯鍋中煮熟;
2、鍋熱,放少許油、少許姜炒香,放入蔬菜炒至7、8分熟,加少許鹽調味關火;
3.電飯煲裏的米飯跳到保溫鍵1還有2分鐘後,迅速把炒好的菜倒入電飯煲,鋪在米飯上,蓋上蓋子燉7、8分鐘;
4.吃的時候拌壹勺豬油,味道很好。
豬油簡介
編輯
保存:豬油燒開後,趁未凝固,加入少許糖或鹽,攪拌均勻後密封,可長期保存不變質。
功效:刺激食欲。與普通植物油相比,豬油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能刺激人的食欲。如果配以蘿蔔、粉條、豆制品,可以獲得其他調料難以達到的美味。
營養:豬油含有多種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幾乎相等,具有壹定的營養,能為人體提供極高的熱量。
禁忌:豬油是高能量食物,容易攝入過多能量導致肥胖。豬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虛弱的人要少吃。豬油含膽固醇約100mg/100g,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誘因。同時避免吃生冷食物,容易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