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令狐俠的《空巢》改變了我的想法,精神上的滿足遠遠高於物質上的需求。
文章主要講述了;陪伴了他40多年的老伴去世後,壹位空巢老人失去了精神支柱,終日失眠。由於內心孤獨,精神和情感無處釋放,他帶著心愛的老虎散步鍛煉身體,女兒偶爾也來看自己。最後,在經歷了內心的掙紮後,他終於聽從了妻子生前的指示,覺得自己要找壹個新的妻子來度過這無聊而孤獨的壹生。身體和精神都在變好。
我認為事情可以完美結束。空巢老人老吳終於有了說話的對象,有了自己做飯的對象,日子壹天天過下去。
後來楊阿姨打算去北京照顧女兒坐月子,老吳也打算壹起去。然而,她在外地的兒子和她身邊的壹萬個女兒都不支持她。她兒子在想妻子坐月子的時候,父母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照顧好自己。現在我要和壹個跟我在壹起時間不長的阿姨壹起照顧別人的女兒。我覺得很不能理解,也很抱怨。
後來,楊阿姨終於壹個人去了北京,五個月後,她告訴老吳,她不打算回來了。老吳聽到這個消息時非常難過。她剛剛尋找的壹個精神支柱終於又崩塌了。身體和精神變得越來越差。後來,連陪伴他多年的狗虎子也不見了。最後老吳死了,帶著遺憾離開了,給老吳留了壹張紙條,也沒留下什麽東西和老伴壹起陪葬。
我在想,如果老吳跟著楊阿姨去北京,結果會不會不壹樣?妳要精力充沛,生活幸福。
看完之後,第壹時間;我哭了,因為作者寫的結局,老吳太可憐了,帶著悲傷和遺憾離開了。
第二遍;我對大俠的贊美很真實,也確實反饋了現實社會的很多問題。父女能為孩子做的事很多,能問是什麽意思。但是,真正為父母著想,站在父母立場上的又有幾個。看來真的沒有這回事。
今天讀了第三遍;我也反思了很多問題。每次看都哭,剛跟老公說了;如果我走了,妳壹定要找個人陪妳。被人反駁說我傻,看著我流淚,安慰我說我瘋了,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這麽容易難過。
如果妳愛妳的父母,妳應該尊重他們的決定。妳不能用道德綁架他們。作為孩子,不應該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要求父母。
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遠遠大於我感受到的物質給予。我給父母紅包,他們從來不收。我爸媽總說我們有錢。我知道,多打電話和他們說說話,讓他們少操心,就是最大的孝心。
有朋友評論;要多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讓孩子老了不尊重自己。
我覺得尊重應該從小開始。
如果有機會多陪陪父母,尤其是那些在家幫忙帶孩子的父母,隨時可以打個電話,和他們聊上幾天。
其實每個人都會經歷孤獨。不管我們是少年、中年還是老年,都要努力充實自己的內心,不要總希望別人替我們擺脫孤獨。
當我們面臨深淵的時候,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如何自救,而不是向別人求助。但是如果我們救不了自己,就壹定要記住,不能壹個人扛。
盡量自救,不要求教,不要受孩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