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夏天的壹個早上,老太(爺爺的母親)在睡夢中離世,彼時十幾歲的我,還不懂生離死別到底意味著什麽。跟著父母回家奔喪,守靈,去火葬場,去墓地……看著身邊的人哭的撕心裂肺,我確壹點兒都哭不出來,只有失眠的煩悶。我壹度懷疑自己是壹個冷血的人。
葬禮結束後,生活好像沒有發生什麽大的變化。直到我習慣性的拿出老太的碗,習慣性的喊出:“老太,吃飯了”。我才忍不住大哭出來,我才懂得什麽是生離死別。
? 生離死別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最為殘酷。我們陷在回憶的泥沼裏出不來,我們壹遍遍的問自己“為什麽,為什麽就是妳呢?”
《兩個人的晚餐》,故事的女主人公邱池是壹個美食專欄作家,後因病離世,留下深愛她的丈夫趙逸興和剛上小學六年級的女兒趙成缺。兩個人最為熟悉的陌生人,依靠邱池留下的菜譜,嶽父嶽母的通情達理,張宇墨夫婦的熱情幫助……從整理逝者遺物,改變家庭裝修布局,到接納王醫生作為新的家庭成員。逐漸接受妻子和母親離世的事實。我們仿佛和主人公壹起從悲傷壓抑到釋懷。
我最喜歡裏面的壹句話“豁達不代表薄情,放下也不等同忘記。”我們無法預測身邊的人是否可以陪我們壹起走下去,也無法預測我們是否是那個中途離場的人,無論如何,都希望逝者安息,生者釋懷,我們終究會在另外壹個世界相遇的。
? 這是壹本兼具美食和溫情的書,適合在春日周末的下午,慵懶地躺在床上,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