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之家”和“吃貨”最大的區別在於,“吃貨”總是第壹個知道他所在城市最新流行的吃法,各大酒店的特色菜以及各種特色餐廳和小吃的具體位置,然後帶著壹幫朋友去品嘗,以炫耀他的“吃貨”資本和統治力。吃得好的朋友,吃飽了油,心滿意足,這是壹個“吃貨”最希望看到的。這是壹個標準“吃貨”的最高境界。而“在家吃飯”則是對流行的吃法不屑壹顧,只去大街小巷不知名的小店點個特色配菜,細細品嘗,只知道春夏秋冬什麽最好吃。比如春天來了,香椿剛上市,10元12元。他會不顧價錢買壹小捆,回家洗幹凈,切成塊,簡單調味就著吃。秋天來了。先吃兩只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把吃蟹的“八大件”拿出來。將壹只蒸熟的紅蟹放在盤子上,用小剪刀剪去大爪和蟹腳,用小錘子在蟹殼周圍輕輕敲擊,然後用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再依次取銅釬、鑷子、錘子、叉子,或挑或夾或敲或叉,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白嫩的蟹肉和乳白色粘稠的蟹膏,依次用壹個個吃蟹工具。吃壹只螃蟹需要半個小時,整個過程可以用“細致”來形容,細細品味。所以,“吃貨”需要味蕾的滿足,“吃貨”需要心理的陶醉。
中國人喜歡壹大群人圍坐在壹起吃飯,他們要的就是這種熱鬧的氛圍。我們邊吃邊聊,聊國家大事,聊明星八卦,反正什麽都聊。這樣壹頓飯下來,感情加深了,關系融洽了,生意也做成了。即使這頓飯吃得很好,食物本身也完全被忽略了。想想看,人的嘴有兩個功能,在飯桌上同時吃飯和說話。說多了也吃不好,吃好了也說不好。如果再遇到那個不偏不倚又讓人心酸的話題,連吃飯的心情都沒有了,還怎麽品嘗美食?在中國,往往是“無酒不成席”。再好吃的東西都要配酒,都要揮汗如雨,盡情地喝。但是壹大桌子好吃,壹群人吃喝。妳敬我壹杯,我會報答妳的。當妳遇到領導時,喝下整杯以示尊重。我喝了酒,但我覺得胃裏不舒服,吐了。妳吐的不僅僅是酒,還有食物,簡直是浪費食物和金錢。問他吃了什麽。食物怎麽樣?他說他去的時候光顧著喝酒,喝了很多酒,什麽都沒吃,什麽味道都沒有。
獨家美食就不壹樣了。這家餐館用豬手做的醬很好吃。去的時候會點三個豬手,雙手戴上薄薄的塑料手套,抓壹個豬手。怎麽看都順眼?咬的時候會專心吃豬手,壹個人去品嘗食物。妳的大腦會興奮,妳的味蕾會膨脹,妳的嘴裏會充滿油,妳的臉頰會困倦,妳的嘴裏會充滿唾液,完全不顧其他食客的感受和眼神。當然,再來兩兩白酒就更好了。最後壹小碗雞蛋西紅柿,小拉面,稀稀拉拉的咽了下去。太美了!如果妳覺得光吃壹種食物還不夠。可以壹個人去酒店吃自助餐,那裏的食物品種多,就餐環境優雅,吃多了也沒人管。妳壹個人端上壹大盤各種好吃的,找個安靜的角落坐下,面朝窗外,盯著好吃的,靜靜的享受,細細的慢慢的品味,直到吃不飽,然後放下筷子,最後來壹碗海鮮湯塞住肚子。
也可以邀請壹兩個朋友到餐廳,什麽都不點,就點它的壹個特色菜,甚至壹盤不夠兩三盤。那家餐館的水煮魚做得很好。當妳去的時候,妳什麽都不想要。就兩盆水煮魚,幾個人會壹直吃到魚吃完,骨頭吸完,豆芽撈出來。如果妳覺得這還不夠,妳可以把辣椒和水煮魚湯打包,買壹條魚和豆芽,吃壹條自制的“水煮魚”。
獨家美食的最高境界就是去菜市場買新鮮食材,自己在家做。憑著妳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憑著妳對美食的獨特理解,憑著妳腦子裏關於吃美食的不完整記憶,妳可以創造屬於妳自己的美食,自制菜譜,烹飪美食,獨自享受美食。妳享受的不僅僅是美食,還有制作的過程和吃的意境。
有人說喝酒是壹群人的孤獨,喝茶是壹個人的狂歡,我覺得專屬美食是壹個人的奢侈。